经皮肾微创取石术后护理体会
2013-05-06潘成荣
潘成荣
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中医医院护理部,贵州黔东南州 5565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肾微创取石术凭借着安全、高效的手术效果以及创口小、恢复期短、结石取净率高等比较优势[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进入我院进行经皮肾微创取石手术的患者80例,将其作为试验组进行一般护理基础上辅以各种渠道的护理,同时选择83例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单纯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记录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出血、感染、邻近脏器损伤、尿漏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进入我院进行经皮肾微创取石手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分布在23~70之间,平均年龄(40±4.5)岁,将其作为试验组进行一般护理基础上辅以各种渠道的护理。同时选择83例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单纯的进行一般护理。两组患者均行一期碎石、取石,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83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的方法,包括术前心理辅导、体位训练以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吸氧、心电图监护、生命体征定时观察、对患者饮食进行科学搭配并鼓励患者多喝水等,对80例试验组患者则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各种渠道的护理,包括①对患者手术后各个引流管进行定期观测固定,防止出现扭曲、受压以及堵塞情况,保证引流管的正常。②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进行定时观察。③每日对患者尿道口进行2次擦洗,确保尿道口干洁,及时对集尿袋进行更换。④对患者术后出现膀胱刺激征、腰痛的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耐心解释,并告知患者可以通过多饮水便能有效解决。
2 结果
以1周为一个疗程,经过两个疗程观察、记录,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出血病例为0、感染病例为3、邻近脏器损伤病例为1、尿漏情况为1,对照组患者出血病例为3、感染病例为7、邻近脏器损伤病例为2、尿漏情况为4,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一所示。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经皮肾微创取石手术后,对患者有效进行护理,从而实现对并发症的控制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邻近脏器损伤以及尿漏等,其中术后出血是经皮肾微创取石手术后最常见以及最严重的并发症[2],原因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对组织无法避免的损伤。护理过程中,医务工作者通过患者血压以及生命体征的观察,对患者导尿管以及肾造瘘管的引流液进行颜色以及形状、流量的观察并及时记录,尤其对患者的腹部体征要进行重点观测,术后短时间内的肾造瘘管引流液量大且颜色鲜红时,医务人员应该考虑出血可能并及时对肾造瘘管进行夹闭,利用肾内压力的有效提高,实现止血目的,本次观察结果中,试验组患者出血病例为0,对照组患者出血病例为3,均有效的进行了处理。为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体温定时观察记录、叮嘱患者多喝水并适当服用抗感染药物的方式进行预防,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感染病例为3,对照组感染病例为7,经过对抗治疗后均有效治愈[3]。在临床观测中,通过对患者腹部体征以及呼吸状况的严密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邻近脏器损伤病例为1,对照组邻近脏器损伤病例为2,作为临床相对少见的病况,通过相关护理,该并发症均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由于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了相对完善的综合渠道护理,该组患者在受到护理人员相对完善的护理照料,出现尿漏情况的病例为1,观察组病例为4.在使用生理盐水低压对肾造瘘管冲洗后[4],均及时解决。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取石相比,经皮肾微创取石术不仅创口小,而且恢复快,在临床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的运用,为了更有效地配合该种先进医疗手段的推广,本次研究着重以探索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相应提高临床效果做出了一定的尝试。研究通过一般护理以及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辅以各种渠道的护理手段的对比发现,试验组在具体护理过程中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邻近脏器损伤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要低很多,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护理方法。
[1]诸靖宇,张心男.经皮肾微创造瘘输尿管镜下取石术19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2):103-104.
[2]游海.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3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08):412-413.
[3]刘金彦.经皮肾微创穿刺碎石围术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2):134-135.
[4]周秘萍.经皮肾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22例护理体会 [J].贵州医药,2009(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