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民营企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探析
2013-04-29金娴
金娴
摘 要:目前,民营企业的人才状况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本文从分析浙江省民营企业人才现状入手,提出面向民营企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关键词:民营企业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浙江省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作为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必须适应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为此,课题组对浙江省民营企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面向民营企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
一、浙江省民营企业人才状况调查分析
课题组于2010年对浙江省各地区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下面以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为例,分析其人才状况。表1为民营企业员工学历情况调查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员工学历普遍偏低,各类员工学历在专科以上的比例都在65%以下。材料分析还显示,企业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首先是人才短缺。但从近三年企业员工引进情况来看,企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员工人数仅占总引进人数的29%;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现今的人才供求状况是供非所求。分析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排在前三位的是技术能力、责任心和人品(如表2所示),从浙江省其他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情况类似。
二、面向民营企业,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正在逐步从作坊式企业向现代化制造业企业发展,急需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更多地沿袭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模式,注重理论的系统掌握,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不及中职毕业生,而理论基础又不及普通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面向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高职教育培养重点必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知识经济下,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应使能力目标在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的同时,着眼于知识经济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全面要求,重视学生毕业后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些关键的或基本的能力培养,如责任心培养,不能把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狭隘化、绝对化。因此,面向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高职教育必须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兼顾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为机制的人才市场,突出了对求职者能力,特别是动手动脑能力的要求。为此,高职教育需构建“两组课程模块,两种体系”模式,即公共课和专业课两组课程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体系。公共课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功能,遵循“必需、够用”和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性的原则;专业课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教学内容及时跟踪新技术的发展,满足学生将来转岗、跨岗发展的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教学大纲、计划、考核等都自成体系,分别进行,以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必须认真研究实现当前专业教育目标与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之间的关系。未来的劳动者仅有一项或几项技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具备包括跨岗位和跨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职业的针对性,以满足企业的现实要求,而且还应考虑未来发展问题,为受教育者在理论体系上和专业能力上作合理的铺垫,力求使他们的智力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参与,实现以实践为先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产学合作,社会参与,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学校人才培养面向社会、紧贴经济发展需要的保证,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能力的基本渠道。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来,有利于实现多元需求融合推动下的课程创新。
1.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高职教育比其他类型的教育更注重产学合作。一方面,企业和学校互通有无,共享教学、科研、实验、生产设备和仪器。同时,学生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现场实习等,可以对未来的就业及工作要求有比较清晰地了解,从而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另一方面,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
2.开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作业项目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要求学生完成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作业。企业为学校提供作业选题、参照对象和实践条件,企业的专家参与制定作业评估标准,参与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由于作业通常是主动配合企业的业务开发、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学生只有深入企业实际,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才能完成作业。
3.开设紧跟市场需求的动态课程
所谓动态课程,指的是那些市场需要的、但尚未形成教材的课程。对于这类课程的内容组织和讲解,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聘请企业界人士来学校讲课,或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4.实现以实践为先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实践性教学是我国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建立以实践为先导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高职院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高职课程设置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对于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由于直观性差,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因此,必须建立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转向实验室现场教学,并可大量压缩理论课时,将一些必要的理论也在实验室进行讲解。这样,边讲原理边做示范,直观性强,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同时,还应加大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鼓励教师开发各种教学课件,灵活运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模拟教学。此外,把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实习,主要让学生形成对商业企业工作的初步认识。然后是专业实习,让学生完成一个专业轮岗工作的过程,较全面地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方方面面,学习和掌握最重要的职业技能。最后,实习与毕业就业挂钩,学生最终走向社会。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院可考虑在部分专业配套试行建立相对稳定师徒关系的准学徒制。
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尤其是经验和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学校教育大多采取课堂教学形式,即使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上课,教学基本上也是模拟性质的,与实际工作环境总有差距。让学生到企业现实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学习,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积累经验,真正掌握适应一线岗位要求的工作技能。
在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是浙江省民营企业人才供应的主要渠道。各级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支持并引导学校根据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制订学校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主动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符合浙江省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的学科。
同时,高职院校本身也应克服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面向企业与市场办学,科学分析民营企业对人才结构及素质的具体要求,针对社会需求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设置相对应的学科和专业,加大对浙江省民营企业急需人才专业的投入。应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需求现状,细分学科专业,强化专业特色。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改革理论型、应试型的专业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学对象身心、知识、技能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又要突出强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及教材教法上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积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使企业提前介入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提前受到企业实践锻炼,最大限度地满足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晓光.WTO呼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教育发展研究,2002(9).
[2]孙连勇,王炜波.对高职教育中校企联合办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3]孟广平.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职业技术教育卷)[C].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徐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赵浩兴.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6]赵浩兴.浙江民营企业人才供需矛盾及解决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
[作者单位: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