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2013-04-29马青
马青
摘 要:信贷市场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市场向企业提供贷款并到期收回本息。作为借款者的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通常倾向于披露有利于获得贷款的信息,而隐瞒对其获得贷款不利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经常造成市场上借贷双方的委托代理失效并导致信贷市场的低效率,甚至使某一方面临经营风险。文章根据2013年3月份起发生的温州中小企业信贷危机事件,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分析了微观方面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我国信贷市场的不均衡状况,以及我国现有宏观背景下中小企业信贷危机的具体情况。最后分别从企业、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用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借贷问题。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5-0008-02
2010年至今,在CPI高位徘徊的严峻形势下,央行5次加息,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1.5%,货币政策由2008年的量化宽松转向紧缩。国家一松一紧的宏观调控,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难以承受,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问题。目前国内出现下面的金融困局:宏观方面是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导致银根紧缩;微观方面是资金荒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银行为维系项目的资金需求,只能增加民间借贷在资金中的占比,导致民间借贷需求旺盛。从2013年3月至今,温州80多家企业发生老板失踪、公司破产、员工讨薪事件,仅9月以来,就高达25起,一场由民间借贷风险传导至实业的危机正在爆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配给问题。信贷配给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定义。就宏观上的信贷配给而言,它是指在确定的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上的贷款需求大于供给。就微观角度而言,它又包括两个方面:①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当中,一部分人的贷款申请被接受,而另一部分人既使愿意支付高利率也得不到贷款;②贷款人的贷款申请只能部分被满足。这种现象是由信贷市场上贷款人和借款人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本文分别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来分析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最初来自保险市场的研究。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非对称发生在委托代理合同签约之前,属于隐藏信息;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非对称发生在委托代理合同签约之后,属于隐藏行动。
1 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1.1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
信贷市场上银行对借款人的信息掌握不完全导致了逆向选择,假设市场是存在两种类型的借款人:一类借款人的投资项目收益率低但能获得稳定的回报,因此还款风险较小,另一类借款人的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投机性,投资成功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但同时还款风险较大。前一种借款人被称为“高质量”的客户,后一种借款人被称为“低质量”的客户。
如果信贷市场信息对称,银行能知道哪些是高风险项目,哪些是低风险项目,则可以通过对高风险项目收取高利息,对低风险项目收取低利息来降低贷款风险。而实际上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无法通过此种做法来降低风险。下面通过对两种风险的项目分析来确定银行合适的做法。
假设两类项目各有一个,分别为项目1、项目2。项目1为低风险,项目2为高风险。两个项目都完全依靠银行融资,融资成本为B,贷款利率为r。项目i(i=1,2)投资成功获得收益为Ri,若投资失败则一无所获。投资成功的概率为Pi,且P1>P2。根据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则收益越大,成功的概率越小,可以得到R1·P1=R2·P2。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当于融资总额比例c的担保品,且c<1+r。
银行融资B元所得的期望收益为:
PiB(1+r)+(1-Pi)cB=PiB[(1+r)-c]+cB
i=1,2
借款人项目i的期望投资回报为:
Pi[Ri-B(1+r)]-(1-Pi)cB=PiRi-PiB(1+r-c)-cB
i=1,2
令?酌0为使低风险项目的投资回报等于0的贷款利率,则由上式可得:
?酌0=[R1P1-cB(1-P1)]/P1B-1
当利率小于?酌0时,两类项目都申请贷款,当利率高于?酌0时,低风险项目无法支付贷款利息,将退出信贷市场,剩下的是高风险项目。
于是,当信贷市场上出现过度需求时,如果银行提高利率,将会使低风险项目退出市场,贷款质量从而下降,银行面临较高的风险。这就是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因此,在?酌0的利率水平下,即使有超额需求,银行也不会提高利率。低利率水平下的信贷配给是银行解决逆向选择,控制贷款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银行可以通过借款者的信用记录、工作年限、不动产及其他货物抵押等信号来甄别借款者质量,按一定比例限制愿意贷款的不同风险类别客户的数量,将贷款数额控制在需求量之下。这种做法是银行的信息甄别机制,而借款者可以通过向银行进行信号发送,具体可以通过填写保证书,向银行保证自己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或者对自己的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向银行公示企业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对于经营绩效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效应向银行展示自己良好的声誉。
1.2 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
银行发放贷款后,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观测到企业的行为,企业有可能做出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这就是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上,企业借款之后会有两种行为:一是企业投资成功,按时还本付息,二是企业投资失败,拒绝还款。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如图1所示。
图中Ub,Ui分别指银行和企业得到的效用,如果银行能知道x,y的大小,即信息对称的条件下,会出现如下情况:
当x
当x
但实际情况下,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无法得知x,y的大小,因此不能做出是否贷款的选择。
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发生的原因是在以个人信用为主要交易载体的市场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服务制度,如果个人遵守信用,将会得到一定形式的奖励,比如办理其他金融服务时可以得到相应的优惠服务,守信的时间越长,得到的优惠程度越大。如果个人违反信用,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如建立失信举报机制,并根据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将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按照时间长短不同记录于各相关数据库中。
1.3 我国信贷市场的分析
此次温州出现的信贷危机事件所处的宏观环境比较复杂,国家一松一紧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银根紧绷,几乎采取了只抽不放的政策,银行答应给企业续贷的资金迟迟不能兑现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实体经济的变革超前,而金融的改革滞后使得民营企业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民间“高利贷”便随之产生。
为了避免中国式信贷危机,政府要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激励,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让民间金融合法化,将民间借贷纳入主流信贷体系,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2 政策与建议
本文分别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分析了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市场中并无法消除,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机制使信息不对称尽量减少,让信贷市场更有效率的运行。
首先,从中小企业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讲诚信,遵守信贷市场的运行规则。民营经济还要尽早作出转型升级的定位,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找出路,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具体做法如下:向银行提交一定数量的抵押品,用来保证承担一定的风险,抵押品价格越高,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越小;定期向银行披露企业的运作状况,包括企业财务变化、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对于经营绩效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效应或者连锁店效应向银行展示自己良好的声誉。
其次,从银行角度来看,为了减少贷款风险,可以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甄别,从而按一定比例限制愿意贷款的不同风险类别客户的数量,通过信贷配给在给定的利率水平上控制贷款数量,防止高质量的企业被挤出。银行还应该建立个人信用服务制度,对企业实施激励—惩罚机制。当个人遵守信用时,银行给予企业一定形式的奖励,比如办理其他金融服务时可以得到相应的优惠服务,守信的时间越长,得到的优惠程度越大。当个人违反信用时,银行应对企业采取严厉的惩罚,比如根据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将企业的不良信用记录按照时间长短不同记录于各相关数据库中。
最后,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应该积极推进重点中小型企业贷款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要素供给、竞争规制、市场秩序上作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民间借贷虽然为一些中小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它的高利率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各地政府要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担保制度和中介服务,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将民间借贷纳入主流信贷体系,让民间金融规范化、合法化。
参考文献:
[1] 江世银.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J].经济研究,2000,(6).
[2] 葛长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6).
[3] 黄伟宏.信息不对称状况下的信贷配给[J].上海金融,2011,(9).
[4] 胡明东,周如田.信贷配给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0).
[5] 乌家培,谢康,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陈钊.信息与激励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7] 姚先国.中国金融如何突围:温州老板跑路的警示[N].南方都市报,2011-12-04.
[8] 叶林.温州钱[N].经济观察报,201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