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时髦与实在的和谐美
2013-04-29高波
高波
在新课标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求形式、摆花架子,使得整个教学华而不实,没有实效。为了能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还是让数学课堂在时髦的同时又不失其实效性。主要从三点论述:(1)创设的情境需真实;(2)教法要随机应变;(3)学生的活动交流需要真实,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省下各种各样做秀的时间,组织学生集中精力重点攻克重难点内容,从而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
新理念小学数学课堂和谐美今天,新课程、新理念已经走进课堂。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求形式、摆花架子,使得整个教学华而不实,甚至失去了个人教学风格到头来是得不偿失。相反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深受学生的喜欢。那么,什么样的课堂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和谐的课堂呢?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情境的创设需自然、方法指导机智灵活、活动交流实实在在。
一、创设的情境需真实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为让学生能快乐学习数学,创设一定的情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创造合适的情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愉快而有效的学习。但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弄虚作假,创设牵强的情境,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怀疑、反感,效果适得其反。那么在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到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贴合学生的“亲身经历”,一般为:出示相关的情景,展示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数学概念、规律自然地产生出来。
例如,《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设计,导入就非常的贴近学生的“亲身经历”。
课例1 求平均数的导入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生2:篮球。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師: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必胜队”)
师:好。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师喊停,然后统计:“必胜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必胜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必胜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必胜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师: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
师:怎样求平均数呀?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二、教法要随机应变
课堂不能像一潭死水一样,没有生机,应像大海一样,永远变化莫测。大海是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枝红杏”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音乐,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音符带来新的生成的乐章。这个时候,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同时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要灵活而赋予弹性,著名的教育学者黄克剑教授所说:“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灵活的教学设计,恰当的临场处理,会奏出精彩的乐章、动听的交响乐。
记得在听一次数学公开课《混合运算》时,学生刚刚认识了小括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边说一边走到黑板前把“21×(4+5)”式子改写成了“21×4+21×5”,一脸不喜欢的样子:“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白上了?我思考着如何把这节课引向深处。突然,他看到了讲台上摆放的老师借的图书,灵机一动,一个教学思路产生了。他不慌不忙地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在图书馆借了一些书,共有92本课外读物,还了32本后,把剩下的送给5位同学,平均每位同学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术解答。”我特意请那位同学板演并讲解。过了一会儿,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我故意问:“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32÷5这一步了,不符合题目要求。”
那位同学着急地说。一位同学抢过话头:“你现在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小括号了?”“小括号挺好的。”那位同学感慨地说。
三、学生的活动交流需真实
数学课上的交流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但是,很多课堂交流往往只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流、达到实效。或者是少数能力强的学生唱“独角戏”,更多的学生无事可做,漠不关心。只是流于形式的交流,缺少了实质的效果。成功的合作交流,应当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倾听,提出自己的想法。
只有这样,才会省下各种各样做秀的时间,组织学生集中精力重点攻克重难点内容,才能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吴正宪.我与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