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
2013-04-29张丽君
张丽君
摘要:本文论述整合旅游文学教学资源,应用于高职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教学并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突破鉴赏难点,提升学生鉴赏旅游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公选课;旅游文学;资源整合;实践
随着国家文化旅游战略的实施,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大人文综合素质和文化旅游教育的广度和力度。因此,高职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教学内容应围绕培养学生旅游文学修养,提升对旅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综合素质,激发旅游兴趣,正确传承祖国旅游文化,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进行选择和整合,使教学内容实现文学与旅游的融合,文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 高职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学内容选择上必须具有公共性、通用性、能接受性。公选课的课时少(我院公选课只有20个课时),课内必须照顾不同层次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遴选人文内涵深的旅游诗联和短小精悍的旅游散文进行重点鉴赏并兼顾传授基础知识,教材更多的内容,则必须借助提示学习书目或网站,让学生课外自学,以弥补教学课时不足的现实。
2.艺术性与趣味性结合
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审美情感的体验。为了调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共同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当选择旅游文学中感染力强、审美内涵深、趣味性浓的优秀作品,让其中美的语言、形象、情感,在寓教于乐中升华为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优秀的旅游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人文深厚的好教材,有利于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人文关怀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落实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
4.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结合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做到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凸显人文。旅游景点文学的选择要纵横结合,地域分布既要广,又要富有代表性。让学生既重点掌握人文底蕴深的旅游景点,又放眼全国。
● 高职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教学资源整合及应用
1.建立旅游文学图文资源库,使课堂教学形散神不散
(1)构建图文资源库
其制作思路是:以课程目标和教材或讲义为指南,以名句带出景点,下载相关景点图片,用PPT软件井然有序制成一张张集文学与景点相融合的图文并茂的PPT课件。例如,将桂林、阳朔的山水图片与民谚“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和韩愈诗歌名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与意境相吻的阳溯、桂林山水图片搭配,制成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之奇美和水之绿美。
(2)建立景点图文教学资源库
景点旅游文学作品往往是用各种不同汉字字体书刻而成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可以从网上下载汉字各种字体字形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上,我国汉字在正规场合使用的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字体。
(3)借助资源库突破教学重点
例如,在教律诗和对联的平仄知识时,先讲解什么是押韵、平声和仄声,再让学生边读律诗边看景点图片边写出现代汉语拼音,领会押韵现象,琢磨平仄,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平仄规律及不规则的平仄现象。
2.建立旅游文学声像资源库,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1)构建旅游文学声像资源库
可先下载维棠FLV视频软件并安装,再以教材或讲义为导向,精选网上优秀旅游文学作品声像素材,运用此软件下载转化为MP4视频素材。在百度首页输入想要的旅游文学名人或名篇的题目,选择视频功能后点击“搜索”,可获得声像视频。在整理时,以旅游文学体裁为思路,可以整合为导游词声像模块、解说词声像模块、赋和散文声像模块、诗词曲声像模块等。
(2)积累文学名言警句,培养审美素质
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调用集声情并茂兼声色并茂的声像资源,让学生欣赏旅游文学作品,掌握文学名句,进行审美体验,可起到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的作用,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可以目见其景,耳闻其声,充分调动视觉、听觉以及其他多种感觉参与审美活动,增强记忆效果,同时将学生带入了“人在风景名胜中,神在文学殿堂里”的高雅境界中。
3.建立网上“模拟旅游”视频资源库,攻破教学难点
(1)遴选解说景点的视频
网上解说景点视频的资源丰富多彩,需要比较鉴别,选取旅游人文底蕴深厚又便于突破教学难点的景点视频为素材整合成为教学资源库,激发学习旅游文学的兴趣。
(2)下载“模拟导游”视频
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旅游”,使其既能深刻感受到每一处旅游景点的确实存在性与独特性,也能感受到人景交融、人文交融,人与自然交融,激发旅游兴趣。
(3)与景点进行对接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运用网络“模拟旅游”对接景点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灵感,突破阅读旅游诗词曲联中的知识难点。例如,清代孙髯翁为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写的一副共216字的长联,如果直接让学生来断句,谁都会望而生畏。我的做法是先概括解说联意,然后通过网上模拟旅游,引导学生观看滇池和滇池周围的自然景观,按对联中涉及的景物名称做适当点拨。与景点对接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掌握上联在阅读者正面的右边,下联在左边,上下联的末字是上仄、下平等知识。
● 教学资源整合运用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整合和运用要有针对性
下载网上资源,先要考虑课程目标是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学生在本课程中应该学到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对网上资源进行鉴别、精选,再整合成为教学资源库。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化繁为简,化深为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例如,适合高职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课程目标的作家逸闻轶事,人文景点的典故,知识重点、难点等可以调用图文结合的PPT课件帮助教学;鉴赏作品的声韵美可以运用声像视频资源,以清晰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立体的视频形象教学;化解难点或者培养旅游兴趣,则可以借助旅游景点视频。
2.运用网络资源要有分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恰当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教学方法和辅助技巧,而不是教学内容,更不是教学目的,因此,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匹配,以合理使用为原则,不能过分依赖更不能用其替代教师富有灵动的教学。在公选课的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是机智地调控和驾驭课堂的,不是束手旁观陪着学生看热闹的。旅游文学课程内容本身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情感性和人文性。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文学本身,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调动各种感觉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联想、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获得审美享受。鉴赏过程离不开教师对文本重点的提示,难点的点拨,育人的引导,哲理的启发。例如,教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出示问题:西子指什么,她的形象特征是什么?西湖晴天怎样,雨天怎样?它的自然美与西子的形态美彼此间有何相似点?然后再借助多媒体或网上视频旅游,让学生感受西湖或晴或雨时的美不胜收,体味诗中比喻的美妙。又如,教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则要提示学生:不仅看庐山如此,看人看事看社会也同样如此。学生对诗歌哲理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3.使用网上资源教学不能游离于教材或讲义之外
公选课旅游文学的鉴赏主要靠对文本的解读,教材或讲义是主,网上资源是宾,决不能喧宾夺主。教师下载相应的网上旅游文学资源,归类整合与本课程教材或讲义互补的教学资料库,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以网上资源代替代教材或讲义。
4.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随时更新教学资源库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大知识信息量,缩短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对各种多媒体应具有应用自如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否则,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不但耽误教学时间,而且影响教师形象。
教师也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下载相关软件及阅读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在网上寻找更多的资源自学。教师也可指导学生熟悉校园网、职教新干线等平台,了解任课教师的课程目标、教学课件、实训题库等,还可以让学生加入任课教师QQ群,随时与之视频对话、质疑答疑、反馈教学意见。
总之,高职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教学资源整合及应用,是科学地将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融合,促进师生教与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孙杰.论文学与旅游的互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32.
[2]戴莉,李卓.论通识教育公选课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1(8):114.
[3]汪向征.网络新技术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