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学生艺术鉴赏与评论能力提升策略
2013-04-29庞宇丹
庞宇丹
作为一位初中美术教师,我在开展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存在不少的问题。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生活和美术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艺术就是生活的反映,在生活中没有主动去了解美术。学生对撰写美术评论的积极性很低,认为美术课就是绘画,不愿意用文字去记录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导致写的美术评论缺乏真情实感。本文试以《古代青铜器鉴赏》一课为例,学生从旁观者、听众的身份转入为参与者和主讲者,尝试运用分类归纳、比较分析法对青铜纹饰进行创新的描述分析,提高实践美术欣赏评论水平。
1. 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揭示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在青铜器一课的学习中,要使学生赏识古代青铜器,了解青铜器和现代生活的关系,就要拉近古代青铜器与现代学生生活的距离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教师以问题情境为引入的起点,激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我利用广州特有的俗语提问:“过年时大家有没有吃‘九大簋啊?广州人通常说请你吃‘九大簋,那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九大簋是什么?是鸡鸭鱼肉?是不是火锅?满汉全席?”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簋”字,注解拼音“guǐ”。有学生注意到,这个簋字的下端是“皿”字。学生提出,簋应该是一种器皿。我顺势引入了青铜器的鉴赏学习,使学生从生活的情境自然地进入本课学习。
2. 组织多元的学习方式,发现艺术品独特的美感价值
教师引导的小组讨论形式。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组一张印有各种不同的青铜器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辨认图片中的青铜器哪些是用来装食物的,哪些是用来盛酒的。然后我引导学生赏析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感知青铜器的外形之美,在小组讨论中说说自己对青铜器的认识。教师通过自己的介入、讲解和姿态,传达给学生“一种意识,一种在艺术作品中寻找真正潜在价值的意识,一种寻找有意义的艺术形式的意识和培养一种真实品位的意识”。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想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主导的表演形式。两位学生以说唱的形式表演了《我们眼中的青铜器》,向全班同学展示两件古代的青铜器。学生在乐曲声中播放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青铜器。流行音乐、熟悉的伙伴、模仿电视人物的表演,引起了其他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共鸣。通过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提问,全班不知不觉的进入青铜器美感价值的课堂辩论状态中。学生在自由的欣赏和聆听过程中,感受到青铜器的另一层社会、文化的含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不但有精湛的工艺、精美的花纹和形状,更是根据当时社会的贵族阶层审美观念而铸造的,它体现了特定的精神目的和神权思想。
在活动中,我也不时引导学生加深对青铜器美感的认识。我问:“铜何尊是周朝时期的青铜器,你们认为它与商朝时期的尊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利用之前小组讨论和表演中获得的知识,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周朝的尊是圆的,造型独特,看上去美观又别致。商朝的青铜器造型凝重、朴实,庄重典雅,而四羊方尊是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不同点是四羊方尊的羊脚部分像龙的形状的就是兽面纹,还有细雷纹,而且是遍布整个尊的。”“这不是羊的外形吗?”“四羊方尊的外形顾名思义是由四只卷角的羊头组成,并用手指轻触幻灯片中的羊头,它让我想起藏羚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高图足上。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其实,我想这件四羊方尊是因为制作者看到了四只羊十分兴奋活跃,才制作出这么生动的形象,把四只羊合在一起。”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理解了古代青铜器的独特美感价值,还逐步融入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情。
3. 通过评述和模仿撰写评论,提高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层次
初步学会欣赏评价。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欣赏评论的初期,可以先教学生欣赏借鉴别人的评论。教师摘抄一些不同的艺术评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比如,为什么要写评论?他们觉得哪个评论比较好?为什么那个评论写得好?写得好的评论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些不好的评论有什么不好,哪里可以改进等等。或者教师可以对同一个艺术作品列出几种不同解释,让学生分辨其中的优劣。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观赏艺术作品时更加接近作品的特殊本质,学会明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及其审美价值。
模仿、借鉴、评论技巧。在认识到评论的基本写法后,教师就要开始指导学生通过模仿专家的评论学习写艺术欣赏评论。我先摘选一段有关专家对青铜纹饰描述:“商代的青铜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用的,器皿上的装饰就与祭祀有关。这样看来,被称作饕餮的兽面纹,应是祭祀的牛羊猪等作为祭祀牺牲的形象表现,但这种表现,往往并不是采用完全的写实手法,而是加以象征化、抽象化,或予以综合处理。”我安排学生续写这段评论,并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有古代青铜器纹理的器具吗?那些器具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在学习了青铜器一课后,你对这些器具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对商周时期的纹饰特色是这样进行点评的:“青铜器的纹饰丰富多彩,并能很好地组织在统一变化中,如对称、均衡、集中、放射等各种美的形式,这件凤纹尊就是利用对称的纹饰,通过凤鸟回顾的动态,巧妙地与尊的口部造型完美的组合在一起。”通过模仿、借鉴、续写及评论进行循序渐进的评述训练,既降低了学生写作评论的难度,不断提升其写作评论的才能,也激发了学生撰写美术评论的积极性。
4. 发挥想象,鼓励创新,通过评选奖励方式激发鉴赏评论热情
我创办了一期《青铜艺术》杂志,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创作青铜器纹饰向杂志投稿,并开展互评活动以评选最佳的稿件。第一组创作了饕餮纹,纹饰呈对称、以一种动物的形式描绘,中间有分界线。他们解释说:“饕餮这两个字在《七宗罪》的电影中解释为是贪吃、暴食的动物,上面的眼形纹样就像在探寻食物,很诡异。”第二组评论道:“波纹由于对称、层次鲜明、有规律。弯曲的形状就像丝带在蜿蜒,像波浪。”教师作出现场点评:“这组同学很擅长观察波纹组成的形式美感。”第三组的同学画了一件凤鸟组成的盾牌,盾面有两只凤,凤鸟采用对称方式来描绘,展翅高飞,显示出威武的气势。他们不但描绘的纹饰很细致、精美,还考虑到饰纹在古代生活中的功能性。教师评论道:“这组同学不但描绘了鸟的形象,还分析了鸟纹的装饰,想象力很丰富。”第五组的同学评论道:“凤鸟纹是以动物为主题,中间的弧形由小到大,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形象优美。我们表现的是长喙鸟纹,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最后,《青铜艺术》杂志选取了第三组同学的作品作为杂志封面,其他小组的作品则作为插页。杂志社征稿的形式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新鲜感,既让他们尝试新的表现方法,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鉴赏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创作加深了对青铜器的理解,通过师生、生生互评进一步提高了欣赏评论能力。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