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未经排练的本色精彩
2013-04-29尹伯权
尹伯权
近日,听了一位语文教师上的口语交际录像课颇有感触:由于师生预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进行了不止一次的试教,于是,课堂上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教师那边按部就班地提问,学生这厢对答如流地回应,似乎顺风顺水,毫无意外。然而听者觉得味同嚼蜡,张口难言。这不由得勾起藏在我心底里不曾搁浅的记忆。
几年前,一位语文老师借用我的孩子就读的班级参加县优质课比赛。
比赛前两天放晚学,孩子脸上挂着乌云走进家门,还没等我去问个究竟,他已悻悻地对我说:“这个老师太偏心了,学‘当小导游表演的没我份,连回答问题也没我的份,我明天去不去上学也一样!”经过一番询问,孩子详细道出了极端不满的原委:下午,参赛老师在与学生见面时,布置了一些预习,包括思考老师课堂将要提问的问题,当众指定了上课时有份发言的几个同学,并且找了5个同学预先排练学‘当小导游,而我的孩子和班上大多数同学一样,都被排除在发言和表演的名单之外。
怎样安慰孩子的情绪呢?一时间真难倒了当教研员的我。经过一番思索,我说:“孩子,你盼望参与课堂活动,说明你喜欢学习,有上进心,很好!参赛老师的出发点是想把课上得精彩,赢得大家的掌声,虽然这样安排不好,但还是希望你理解。如果你想得到发言及其它参与的机会,最好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投入,例如,专心听,多举手,把手举得高一点,好吗?”听了我的话,孩子降低了些许火气,但始终耿耿于怀。
比赛当天的早上,当我骑车前往比赛地点的路上时,手机长时间响了三次,我不得不停在路边接听,电话那头,妻子迫切地请求我利用当教研员的便利向那参赛老师提出特殊要求:课堂上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发言的机会!
我非常为难。平时,我对那些徇私枉法的官老爷子咬牙切齿;这时,面对着妻子迫切的请求和儿子的愤愤不平,我能置之不理吗?可又想,其他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的家长的孩子怎么办?他们也是学生,也该享受相同的应得的学习权利!
当我组织完评委工作去到比赛教室时,我的孩子和他的同学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到座位了,他们被排在第一排,那参赛教师也已站在讲坛上带领学生做着课前互动游戏了。看来,我终于有了排除徇私“搞特殊”做法的理由!
开始上课时,也许还是骨子里的自私心理作崇,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提心吊胆,担心我的孩子没有发言的机会。看着来来回回都是那六、七个孩子不断得到老师的提问,我心里越来越紧张,那种紧张不亚于自己上场比赛。我已经很难像往常一样记录老师的讲课和关注学生的学习了。盼星星盼月亮,我的孩子发言了,虽然可能由于带着一些不良情绪而回答得不够理想,但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到了学“当小导游”的环节,老师按照预设的步骤首先组织学生分小组表演活动,这本是这节课学生最乐于参与的环节,可是由于预先指定了上台表演的对象,淡化了活动的目标和缺乏竞争的态势,因而激发不起学生的表演欲望,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态度不够积极,毫无亮点可言,表演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接下来指名上台表演的环节则精彩纷呈,“小导游”胸前挂着自制的“导游证”,左手高举着“导游旗”,嘴里说出得体的开场白和生动的解说,“游客”们专心倾听,不时提些有趣的问题,“小导游”都一一进行了令人满意的解答,因此也赢得了大部分学生和相当一部分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教学时间把握得很准,师生相互配合得天衣无缝,课堂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乱子”,课上得很顺利,也似乎很精彩,如果不是事前知道了那些事,我也许会跟着用力鼓掌。正因为知道了内情,所以脑海里思绪翻滚,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头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全程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呢?反思这节课,我统计了一下,获得发言机会的有7人,上台表演的有5人,总共12名学生成了整节课真正的主角,余下的占全班大多数的那41名学生就充当了“基本观众”。教育法赋予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教育权利,为什么就只有少部分学生获得教育的“特权”,而大部分学生只能做看客,当绿叶呢?“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审视这堂课的两个问题突出的环节,可以改进的地方不难做到。首先是提问的环节,教师应促进学生课堂思考,大力鼓励学生积极举手,采取“突出重点、实施分层、兼顾全面”的提问策略,不固定提问人员,不让优生当发言“专业户”,应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实施多向评价。再是学“当小导游”的环节,一开始应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如小导游怎样介绍,游客怎样提问,观众怎样补充等;活动的步骤——先分组,再选拔优秀者上台表演,后评选最佳“小导游”。活动过程中,小组交流由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轮流参与,评选和推荐优秀“小导游”;老师根据巡视了解所掌握的情况,评出“优秀小组”,再请几个优秀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出最佳“小导游”。这样,能促使全班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了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才算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呢?可能老师为了打造课堂的精彩,着力追求课堂的完美,于是,精心设计教案,倾力实施预设,希望不出差错,进程不受阻碍,期待高潮迭起。其实,没有问题的课不是好课,反之,有问题的课才是好课。要知道,有一种美叫做“缺陷美”。试问,苹果商标图案中的苹果为什么被咬了一口?据说,乔布斯把公司起名为“苹果”,并且以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作为标志,是为了彰显“只有不完美才能促使进步去追求完美”的理念。所以,无论是公开课还是评比课,老师大可不必预先安排好板演、发言、表演等人选,更不需要排练。要知道,如果一堂课学生提出了有价值、老师预想不到而又有一时被难住的问题,接下来老师很巧妙地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了问题,这才是课堂的最大亮点,是师生共同演绎出来的自然、真实、常态的本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