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同志在君山
2013-04-29郭显斌,涂山河,张文钧,余丹
郭显斌,涂山河,张文钧,余丹
1964年至1988年,王震先后16次到湖南省国营君山农场(今并入岳阳市君山区)视察指导工作,在君山这块热土上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尤其是在不搞特殊化方面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最喜欢吃南瓜和酸菜汤”
1965年11月14日,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来到君山。白天,在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李朗秋等陪同下,下到分场田间地头察看了农作物的长势和田园化建设,晚上在总场食堂就餐。场长李朗秋事先要炊事员准备好了10个菜,鸡鸭鱼肉样样都有,王震见这满满一桌菜,心中不悦,皱起眉头说:“我最喜欢吃南瓜和酸菜汤,你们这里有吗?”“有!有!”李朗秋答后连忙叫炊事员赶做了这两个菜。王震虽没有当众批评,却只吃自己点的那两道菜。事后,李朗秋果真以为王震最喜欢吃南瓜、酸菜,以后王震每次到君山来,桌上都少不了这两道菜,王震仍然只吃这两道菜。后来,李朗秋因公到北京出差,顺便到王震家拜访。王震让厨师为李朗秋做了丰盛的酒菜。就餐时,李朗秋发现王震其实什么都吃,根本没有什么禁忌。此刻,李朗秋才明白王震是个严于律己、反对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的人。
“给你们理得,给我就理不得?”
1966年春节刚过,王震又一次来到君山,在君山调研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地下水问题,还指导农场开展了样板田、样板猪场、样板学校的建设。住了一段时日,头发长得很长了,李朗秋看见他经常用手抓耳根旁的头发,可能感觉不舒服,就想请王震理个发,用请示的口气说:“王部长,今天请您到岳阳城里去理个发?”王震说:“理发可以,要理就在附近理。”李朗秋说:“农场的条件很差,师傅们手艺都不蛮好,怕跟您理不好。”王震说:“给你们理得,给我就理不得?”李朗秋只好给了王震一张理发票,并带他到总场理发店去理发。王震走进理发店,坐到了一名杜姓师傅的理发椅上。这杜师傅只会剃“锅盖头”,之前服务的对象都是农场职工,可这次却是位“大官”,他怕理不好、出差错,吓得全身发抖。王震看到杜师傅紧张的样子,说:“我和你们一样,也是泥腿子出身的,你不要怕什么啰!”便将理发票递给杜师傅。杜师傅见王震这么随和,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壮起胆子为王震理发,但手脚还是不那么听使唤,仍然有点抖,本来一小时就可理完的,可这次从早晨剃到中午才结束。李朗秋问杜师傅:“平时你剃头是很利索,今天怎么搞的?”杜师傅回答说:“我跟这么大的官剃头是头一回,说实话还是有点怯场。”
“这才叫轻车简从”
1965年11月14日,王震在杨第甫、李朗秋的陪同下,从长沙乘火车到岳阳经北门渡口过河,再乘一辆解放牌卡车到农场。当时君山农场的路况很差,加之长期阴雨,机车碾压,道上烂泥一尺多深,卡车没走多远就陷下去了。李朗秋和随同工作人员连忙下车一起帮忙推,可卡车越陷越深,怎么也推不动,李朗秋只好让司机到机耕队调履带式拖拉机来拖。这时,坐在车里的王震按捺不住了,便下车要走,李朗秋急了,赶紧上前要去背王震,王震推开李朗秋,脱去鞋袜,光着脚往前走。李朗秋见状自责地说:“天气这么冷,又泥泞路滑,您打赤脚走怎么行呢?”王震风趣地说:“怎么不行,这才叫轻车简从呢。”同时还叮嘱工作人员说:“这路很滑,你们要把脚指头勾着走,就不会跌倒,否则,会闹个人仰马翻。”走了一段路,王震见大家拘束就开始说笑话:“朗胡子,你们君山鱼多吗?”李朗秋还没有弄明白王震的意思,便随口答,君山是洞庭湖的一分子,又是鱼米之乡,当然鱼多。“我是说君山鱼多,连路上都可养鱼。”王震的幽默逗得大家都笑了。不一会儿,拖拉机把卡车拉到了王震面前,大家再上车,车开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总场。这时,身穿灰色对襟上衣、个子高挑、神态干练的王震从汽车驾驶室走出来,转到拖拉机机手面前,亲切地说:“多谢,多谢,还是你这穿木屐(指履带式拖拉机)的东西好啊。”机手连忙答:“首长不用谢,不用谢。”他见王震这样亲切,手扶着方向盘,侧着身看着王震的背影,满脸的感动。
“搭个草棚子让他们住”
王震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在君山也是有目共睹的。王震的长子叫王兵,出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王兵没有机会读很多书,但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刚毅的性格,正如他自己所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父亲来训话。”年幼时王兵与朱德下棋最后将了朱德的军,他一时高兴,忘记了犯忌,大声叫喊:“爷爷,你死了!”王震在一旁听到后打了他两耳光,对他严厉地说:“讲话要懂得尊长和礼貌。”慈祥的朱老总责怪王震不该打王兵。
成年后的王兵受父亲戎马一生的影响,应征入伍,加入了新中国海军的行列,到君山农场来之前是东海舰队某驱逐舰舰长,因带领全舰官兵做“早请示晚汇报”时,只祝了毛主席万寿无疆,没有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而受到开除军籍、干籍和党籍的处分。后经许多老同志出面说话,才由开除党籍改为留党察看。王兵到君山后,被安排在轧花厂的“君山二号”拖轮上当大副。时任君山农场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张盛威回忆:王兵来场时,安排在轧花厂。1969年11月26日的田园化“侦察战”,他参加了。当王老发现王兵使用锄头不熟练时,大发脾气,一根拐棍戳个不停,叫他拿簸箕扁担挑土。这位踏波走浪,在兵舰舵轮前稳如泰山的军官,却在平地上挑着担子晃荡摇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王震带儿媳及随行人员到君山时,正遇农场革委会开会,会前革委会主任李朗秋说:“昨天我接到省里通知,要我们把王震的儿子王兵、儿媳王岸炎的工作、生活安排好。想听大家的意见,安排在哪里适合?”革委会成员各有说法,有的说安排到生产队去,有的说安排到企业,也有的说这要看上面是怎样的定性,如若是响应号召下放来的,就应享受知识青年的待遇,叫劳动锻炼,如若是犯了错误强行派来的那就不能享受知青待遇,只能说劳动改造了。至于做什么事,要根据个人特长。李朗秋接着说:“上面没有这样交代,我们还得统一一个说法,只能说是劳动锻炼,今后上面有明确交待再改口也不迟。”这时王震走进会场说:“不用等了,就叫劳动改造,王兵是在做‘五件事时没有说‘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受到处分的,要严加管教,不能让他们过舒服日子。我的意见是搞几根木材和几捆芦柴给他们搭个棚子,钱由我个人出。”李朗秋说:“王老,这是组织安排,钱怎么能要你个人出?”王震没有正面回答李朗秋的话,又对与会人员说:“你们要把他们安排到生产一线去,安排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不能让他们忘记革命先烈流的血,不能忘记新中国来之不易。”李朗秋接着王震的话说:“王老,您放心,我们会把他们安排到适当岗位去的,不会让他们过快活日子。”
散会后的当晚,李朗秋给轧花厂厂长李华春打电话,要他第二天到总场来一趟。第二天早晨,李华春赶到李朗秋办公室,见王震也坐在办公室内,连忙打了一个招呼,李朗秋先开口说:“总场革委会研究决定,把王老的儿子王兵、儿媳王岸炎下派到你厂劳动锻炼,请你们作好安排,现人在总场招待所,你把工作做好后,再来接他们。”王震站起身来拉着李华春的手说:“我给你讲几条:第一,不准安排在厂部,要到生产车间去当工人,要严格要求,遵守厂纪厂规。第二,不准搞特殊化,不能增加厂里负担,给他们安排房子,你们给他们在大堤上搭个茅草房,钱由我个人支付。”李华春来不及多想,应承道:“请首长放心,我们会按您的要求去做。”李华春把王兵、王岸炎接到厂里,得知王兵是驾舰艇的,就把王兵安排到拖轮船上当大副,王岸炎是舞蹈学院毕业的,就把她安排在榨油车间当工人,并兼任厂文艺宣传队的辅导员。
王岸炎是王震的养女,后与王兵相爱结婚,“文化大革命”时期,王岸炎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因受王震父子牵连,被造反派勒令“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王岸炎在轧花厂时谨记翁公王震的教导,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得到厂方领导和职工的好评。轧花厂组织文艺节目到总场汇演时,能歌善舞的王岸炎组织导演了舞蹈,受到王震的赞赏。时任岳阳市君山农场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张盛威回忆:“王老的儿媳王岸炎毕业于北京舞蹈学校,这位身材苗条、温柔文静、旋转于舞台的姑娘来场后被安顿在农场轧花厂工作。那时,轧花厂条件很差,机械陈旧,车间灰尘多,噪声大,生活也极其艰苦。王岸炎吃在食堂,住在一间天花板用报纸粘糊的小屋里,每天和姐妹们一道按时上下班。有次王老视察轧花厂,见到了儿媳,翁媳寒暄了几句,谈到了工资,王岸炎说每月20多元,王老问到其他工人也一样,便说:‘这就一视同仁了嘛,不要嫌少。并一再叮咛,‘要好好干,好好锻炼。”
张盛威还回忆道:“总场有个文艺宣传队,当得知王岸炎是学舞蹈专业的情况后,便请她教舞。开头好几次请求,她都婉言谢绝,她怕王老知道后,骂她不好好劳动。后经宣传队的同志再三邀请,并说王老是支持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她这才松口。王岸炎上了舞台,如鱼得水,她不但舞跳得好,编排舞也十分出色,她对队员要求十分严格,每个动作都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1969年冬,王老来场视察时,观看了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对反映军民团结抗日的《大刀舞》等舞蹈大加赞赏,殊不知,这些舞蹈都是他儿媳编排教练的。”
1972年5月,王岸炎同王兵一同调离君山。(编辑 姚建萍)
(作者是岳阳市君山区史志档案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