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潜山县农机化水平的思考
2013-04-29汪怀潜
汪怀潜
摘 要:简述了潜山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农机化水平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耕地流转,发展种植生产,提高组织化服务水平等。
关键词:农机化;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102-02
1 潜山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加大茶叶机械化制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机耕种收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宣传农机化生产效益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结合、与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机耕路相结合,促进了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比重显著提高。根据县农机局统计资料,截至2012年底,全县累计发展农机合作组织35个、农机从业人员2.72万人、农机作业收入2.8亿元;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33.5万kW,主要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分别为281台、450台和212台。2012年国家农机补贴,带动农民购置农机投资0.28亿元;当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万多hm2,其中农作物机耕面积4.69万hm2,占78.17%。水稻机耕面积2.73万hm2,占全县当年实种水稻面积3.51万hm2的77.78%;水稻机插秧面积0.83万hm2(不含机直播面积),占当年实种水稻面积的23.65%;机收粮油作物面积3.37万hm2,占当年实种粮油作物合计面积4.46万hm2的75.56%。其中机收水稻面积2.39万hm2,占当年实种水稻面积3.51万hm2的68.09%;机收油菜面积0.04万hm2,占当年实种油菜面积0.71万hm2的5.63%。较2008年全县机耕面积2.33万hm2、水稻机插秧面积0.08万hm2、机收粮油作物面积1.87万hm2分别增长1倍多、9倍多和近1倍。大宗作物水稻机耕种收综合率超过70%,较2008年近50%提高20多个百分点;机制茶率90%(机械操作+人工),较2008年近70%提高20多个百分点。
2 农机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从年际间比较看,我县农机化快速发展,但与先进县(市)比较还存在差距。目前主要作物水稻机插秧、稻茬免耕机开沟直播和机收油菜比重都偏低,制茶全程机械化生产处于示范阶段。究其原因:一是自然地势和财力不强。我县自然地势形成山区、丘陵区、畈圩区。全县总面积1 686hm2,山区占49.3%,丘陵区占33.8%,圩区占16.9%;根据市统计局2011年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3.54万hm2,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4万hm2,山场面积8.7万多hm2,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全县约有0.7万hm2梯田。田块小,坡度大;我县属于国家贫困县,农田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山区、丘陵区大部分区域耕地道路不畅,多为“羊肠小道”,导致有机无路下田作业。二是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示范和推广不够。因受乡(镇)农机和农机技术人员偏少影响,尤其山区区域农机站大都只有2人,技术力量不够。对于稻茬免耕机开沟直播、机收油菜科技攻关和板栗剥壳等新机具、新技术示范和推广不够。三是制茶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械价格高,一般企业融资难,买不起。四是适宜山区、丘陵区中小型农机与其配套的农机具研发、制造力度不够。五是信贷难。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因受信贷门槛高影响,住房厂房、农机等固定资产不能抵押贷款购买农机;山区8个乡镇农民文化水平低和务工技能水平低,就业门路窄,剩余劳动力多,人力+牛力劳作,影响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六是发展种植大户不够,粮经作物规模经营占比重低。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田块分散面积小。
3 提高农机化水平对策措施
实现“十二五”期末全县农机总动力36万kW以上,全县大宗作物水稻机插秧、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2万hm2和2.7万hm2,分别占全县年均水稻面积3.51万hm2的34.19%和76.92%以上,较2012年分别提高10.54个百分点和8.83个百分点;稻茬免耕机开沟直播、机收油菜示范面积1 334hm2,较2012年稻茬免耕机开沟直播、机收油菜示范面积434 hm2分别增长2倍以上和2倍以上的目标。开展制茶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和推广活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耕地流转、发展种植大户结合 首先对耕地面积较大的畈圩区、丘陵区8个乡(镇)涵闸、排灌、机耕路建设配套,向山区8个乡(镇)延伸建设配套,与推进耕地流转、发展种植大户结合。村民组要当好“红娘”,对愿意承包土地的种植大户和农民自愿流转耕地都要造册登记,并根据耕地土壤肥力高低等因素确定较合理的租金标准,促成甲乙双方签定承包合同,不断提高种植业规模经营比重,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成条件。
3.2 解决信贷难题,大力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社 借鉴太湖县小池镇银山资金互助社经验,发展资金互助社,职能部门督导规范发展和运作;探索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已有房产、机械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或亲朋好友联合担保贷款方式,解决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种植大户购置农机、农资资金短缺难题。
3.3 深入开展新机具研发制造和示范、推广活动 一是引导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购置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耕作机械、收割机械、植保机械、农产品初级加工机械等。二是组织产、学、研技术人员重点对茶、果、蚕桑树、观赏林木修剪定型、秋季茶树鲜叶采摘、稻茬免耕开沟机直播小麦、油菜等配套新机具研发、制造攻关和其作业示范。组织观摩,总结经验推广。同时总结推广我县幸福茶场制茶全程机械化生产和其他企业板栗机械化剥壳等适用技术。
3.4 提高组织化服务水平 通过项目和以奖代补扶持促进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不断发展壮大,增强服务功能。重点推广“四代一管”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后顾之忧和季节抛荒、粮食生产滑坡、农田产出率偏低等问题;督导农机作业、维修、供油收费合理;推行手机约点及时维修和供油服务新模式;县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加大对乡(镇)农机技术干部、农机手、维修、检验、安全监理等有关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和监管水平。严把农机驾驶考试、牌照发放、农机验审关;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实现“平安农机”目标。
3.5 效益带动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比重的提高 一是农机与农艺融合。重抓大宗作物早稻株两优819、两优287等、中稻两优6326、两优0293、Y两优2号、Ⅲ优98等和晚稻五优308、金优299、丰源优299、农丰优909等优质高产良种普及应用,与调整水稻机插秧株距密度结合:我县中低产田占80%以上,走“靠插又靠发”创高产之路。以低产田为例,改过去早稻、中稻、晚稻株行距分别为30cm×14㎝,1.58万穴/667m2,30cm×16.5㎝,1.35万穴/667m2,30cm×15㎝,1.48万穴/667m2为30cm×13㎝,1.71万穴/667m2,30cm×15㎝,1.48万穴,30cm×14㎝,1.59万穴/667㎡,与适期播种、适龄秧机插、肥水促控、病虫害草防治结合;重抓油菜适宜机收的中双11号、沪油系列、德油系列等优质品种普及应用,与稻茬免耕机开沟直播、播种量0.3kg左右/667m2结合,与适期播种、肥料运筹和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结合;重抓高产、抗赤霉病的小麦扬麦13号、南农0686等品种普及应用,与稻茬免耕机开沟宽幅条播小麦、播种量10~12.5kg/667m2结合,与适期播种、肥料运筹和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结合。二是农机技术人员与农技推广人员结合,实行包村联户跟踪技术指导,提高种植科技含量和效益;同时培训和发展经纪人队伍,推行本地农机订单作业与农机跨区订单作业,不断扩大农机作业规模和提高农机人员收入水平。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