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先讲遗传定律后讲减数分裂”的价值探析
2013-04-29李贻芳
李贻芳
【摘要】新版人教版教材在《遗传与进化》课程中,将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减数分裂的顺序进行了调换。对于这一调整,社会各界的反应不尽相同。许多在教学一线的高中生物老师表示,很不习惯这样的顺序,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上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部分教师甚至在实际教学中,再次人为地把二者的顺序颠倒过来。有鉴与此,笔者将探析新版教材“先讲遗传定律后讲减数分裂”的价值。
【关键词】遗传定律 减数分裂 价值 顺序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94-01
一、对科学发展方面的价值
(一)还原科学发展的真实性
新版教材调整顺序的首要理由是还原科学发展的真实性。遗传定律是生物学家孟德尔在1665年提出的,比减数分裂过程的1891年早了两百多年,因此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孟德尔遗传定律确实先于减数分裂出现。顺序调整之后会纠正学生“减数分裂在前,遗传定律在后”的误解。事实上,1665年罗伯特·胡克在自制显微镜下发现了细胞。1667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自制显微镜下发现了蝌蚪型的精子,但是直到1884年才由寇里克纠正精子是寄生虫的误解,证实精子是人体或者动物自身的细胞。1875年德国的赫德维希通过在显微镜下海胆的受精全过程,然后发现了众多精子游向卵细胞,但是卵细胞最终只允许一个精子,并且是精子头部进入的事实。1883年比利时的贝内登通过对马蛔虫的研究发现,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体细胞染色体的二分之一,而受精之后的受精卵在体细胞对数上又恢复了原状。随后,在1887年来自德国的生物学家对减数分裂进行了预想和推测,这一预言在1890年由德国的细胞学家鲍维里证实。最后,在1891年亨金对减数分裂看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于1905年Farmer等人将卵细胞与精子之间的分裂正式命名为减数分裂,并沿用至今。
(二)理解孟德尔的伟大之处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之前,生物学界已经有了部分关于减数分裂的研究成果。但是孟德尔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借用前期关于减数分裂的成果,而是通过自身的想象,创造性的找出了假设演绎法。并且运用假说演绎法独立的完成了推理实验,得出了高度概括的遗传分离定律以及自由组合定律。试想,如果先讲减数分裂,并用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去解释遗传定律,学生就无法体会孟德尔的创造性思维,无法理解假设的创造性和预见性,更无从体会孟德尔的伟大之处。
二、对教学方面的价值
(一)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
假说演绎法是孟德尔运用于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新版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孟德尔使用假说演绎法研究遗传定律的过程,教材编写者此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并且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旧版教材中先讲减数分裂,用减数分裂的原理去解释遗传定律这样的做法,就抵消了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是旧版教材没有涉及假说演绎法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现代教育提出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可见方法和能力的重要性。而在新版教材中,对于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掌握实验中的假说演绎法以及孟德尔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运用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从这一教学目标看出,教学顺序的调换,正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体现。
(二)展示新课程的理念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极好素材,符合科学研究从现象、问题、假设、推理、论证直至结论的一般流程。学生可以充分借鉴这种模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先讲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意识等综合素养,而且能够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注重学生素质而非成绩的理念,更好的促进教育的进步。
(三)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顺序调整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应,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不适应新的教学顺序,唯恐降低了自己的教学效率,砸了自己的“饭碗”。但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家长和教育学家害怕顺序调换之后,给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加大了难度。事实上,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实质上就是减数分裂原理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在先讲孟德尔遗传定律时,即使学生不知道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也会在孟德尔的假说中找到理解遗传定律的支点。值得一提的是,孟德尔的假说往往比后期的减数分裂更简单明了,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假说与后期的减数分裂相比较,显得更加精简明了,更易于学生的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新版教材与旧版相比,除了调整了遗传定律和剑术分裂的顺序,也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删减,使孟德尔定律更加清晰简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鉴于此,家长和教育学家关于“调整顺序,是否会加大学生理解难度”的疑虑应该打消,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结语
对于新版教材调整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教学顺序这一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顺序调整的意义以及价值的分析,阐明顺序调整对还原科学真实,理解科学界的不易和伟大之处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一方面,这一调整更易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及对科学方法的掌握运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调整心态,重新设计与顺序相适应的教案,尽自己最大努力体现新教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玉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先讲遗传定律后讲减数分裂”的价值分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8):56-57
[2]胡道旭.孟德尔实验科学方法的分析与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1,27(10):31-32
[3]王海娟.“孟德尔思想”在《遗传定律》教学中的体现[J].新课程(教师版),2010,(9):51-52
[4]张栋.关于现行高中课本中“有性生殖”概念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3期
[5]吴志敬.从一节课的教学看如何使学生由“要学会”到“要会学”[J];生物学通报;1988年12期
[6]廖有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植物都一定有世代交替现象吗?[J];生物学通报;199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