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2013-04-29吴艳红
吴艳红
【摘要】新课标要求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学案导学也日益被广大教师与学生所认可和推崇。我校近两年也在各学科中推广学案导学。从理论上说,学案教学不仅能够划分出教与学的职责,而且是新课标精髓的重要体现,学案导学用学案作为有效的载体和媒介,运用导学的方法深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益更加可观,继而真正地提高高中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实际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案导学有利有弊。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面对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学案导学的模式应该有所变化。拿我们学校生物学教学来说,学案导学有利有弊。
【关键词】高中 生物 学案导学 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91-02
新课标要求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学案导学也日益被广大教师与学生所认可和推崇。我校近两年也在各学科中推广学案导学。从理论上说,学案教学不仅能够划分出教与学的职责,而且是新课标精髓的重要体现,学案导学用学案作为有效的载体和媒介,运用导学的方法深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益更加可观,继而真正地提高高中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实际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案导学有利有弊。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面对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学案导学的模式应该有所变化。拿我们学校生物学教学来说,学案导学有利有弊。
高中生物学案导学的好处颇多,这是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已经认可的。但从近两年的一线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这诸多好处的光环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
首先,学案导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却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课下的负担。
如果将编制好的学案提前发放,将预习作为课前该完成的作业,那么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对课上该学的知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大体的认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能够发现本课内容中的重难点和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学案导学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了课堂利用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需在讲新课之前将学案收上来检查,上课前发给学生,下课后还要作为作业留给学生,然后再收上来检查。因为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好。但是限于我校生物教师的工作量(每位教师至少要承担五个班级的教学),一般不是很现实。所以教师在编制学案时,一般会把学案内容压缩在一页,习题量减少。这样教师在检查中所承担的工作量会减少些。但不管怎么样,都增添了教师的工作量。另外,学生晚自习时间有限,还有很多科目的课外作业,要通读一遍课文,填好学案上的知识梳理和问题,需要不少时间,能做到好好预习,达到理论上的预习效果的不多。无疑,也增添了学生的工作量。除非,学生除了预习,不再做额外作业了,但是对于理科的生物学科来说,必须通过一定的习题量来巩固知识。对于我校学生的层次来说,学生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学案导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与多媒体配合起来难度较大。
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教师联系生活,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学案导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变“导师”,“学生”变“主人”,由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变成“师——生”、“生——师”、“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 , 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
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工具,怎样将学案和多媒体教学配合起来共同使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无疑是比较难的。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课堂内容,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有些启发式问题和多媒体动画情景等的设计就需要教师不断斟酌。问的简单了,学生全都知道,就会没有兴趣,不会带着疑问上课,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的难了,没有联系到生活实际,同样不会有好的效果。对于我校学生来说,课下是比较忙碌的,课间时间有限,晚自习要求肃静,所以学生讨论时间有限。真正激发学习兴趣,还是要在课堂上,所以教师要抓住课上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解决学案上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比较困难。最好的是,用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增加知识梳理而减少问题设计,课上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学案上落实知识点。如果能配合的好,当然效果会非常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最后,学案导学能明确知识结构体系,还能便于学生复习。但是,对教师编制学案的质量有过硬的要求。
有了学案,学生课前预习起来,会很清晰明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及知识体系。上课时,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同时也是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本,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在学案上做相应的记录和各种提醒符号,这样,学生考前复习起来会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理解起来会清晰透彻,学习会更有针对性,大大减少了无效劳动,避免了盲目性。
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学案和我校相同,都是一课一张纸,学生们现如今学习的科目较多,每个科目几乎都有学案,这样就对学生保存学案提出了要求。而很多学生不善于整理,今天丢一张,明天丢一张,很难做到到考前利用学案复习。跟课堂笔记比起来,就不如课堂笔记复习效果好。但同时使用学案和笔记,是不可取的,必须二选一,则教师编制的学案最好能够整理成册,一次性发给学生。如果想编制成册,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提前备课,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来完成,而教师们能否有积极性来完成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取决于经费和领导的鼓励。至少目前为止,我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总之,一份好的学案经过好的使用,结果肯定是好的,因为师生双方在该过程中时间上有了花费。也就是说,学案的使用现在看来还是简单的延长学习实践和工作实践来达到成绩提高的。对于能力没有提高的师生来说,只是多了一个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而已。
最后,我想引用朱正威在《生物学通报》中发表的“教学设计重在学的设计”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自己的观点:“学案,是近来颇为流行的东西,其兴废各执一词。 我看教案不要了,学案也别提倡,都在教学设计之中了。如果需要给学生课上提供一点书面资料,或做几道有意义的题,给就是了。大可不必成为必须编制的学案,增加师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