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变“悦读”
2013-04-29苏雪英
苏雪英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借助阅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来看,学生语文水平相对较低,这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相对较少,课外阅读能力相对较差有很大关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汲取语言精华。
一、精心设计,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因此在内容安排、组织形式上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首先,打破观念,营造氛围。前些年,由于部分教师和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不务正业,觉得浪费学习时间,影响成绩,因此学生一读课外书籍,就会受到批评限制。甚至学校也不重视,读书室、阅览室几乎成了摆设。要打破这种思想观念,必须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可以在班级开设图书角,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提倡资源“共享”,不时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在班级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且定期更换,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乏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等,营造阅读氛围。
其次,以点到面,激起涟漪。可以引导课文的课外阅读延伸。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向学生提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逃跑了,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从而很自然地激发学生课后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的兴趣。还可以安排一些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可简述故事梗概,选出精彩篇章,吊起学生胃口,引导学生品读,激发学习兴趣。
再次,师生共读,情感共鸣。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早读时间,我们可以手捧心爱的课外书,坚持陪读。而且率先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磁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师生共读之后,可以和学生交流读后体会,陈述各自的观点,谈论自己的感想,讨论书中的一些问题等。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另外,组织活动,展示成果。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甚至班会课,开展“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更尝到了课外阅读带来的“甜头”。
二、利用条件,指导阅读过程
首先,充分利用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读书室,满足学生阅读需求。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引领孩子“乐进阅览室”,阅览室环境优雅安静,最适合学生专心读书,在这里,老师可以认真地推荐书目,组织阅读,并巩固和提高学生读书效果,努力让阅览室和学生之间架起读书的桥梁。
其次,阅读内容引导。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这样不至于让学生误入歧途。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和知识面较窄的现状,我们可以设计适合他们的“套餐”。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用文学作品滋养学生的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拓展阅读渠道。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
三、传授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首先,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比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等阅读习惯。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的,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多读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语文素养,同时还能净化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并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对学生而言,也是终生受益的好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