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3-04-29冯士广
冯士广
【摘要】本文思考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原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以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分析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选择方面,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进行情感熏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方面,初读要了解文章大意,学会字词;再读要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64-01
一、为什么要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虚效”情况的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效性也是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与实行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教学效果还差强人意,问题颇多,具体表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识字能力、写字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还较差,提升空间很大。大多数小学生还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表现出高分低能的发展趋势。可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多么迫切与必要。如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疲于应付,那么将直接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与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小学生未来阅读兴趣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整体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教什么?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多年来困扰语文教师的重要问题。就课文的教学而言,有的语文教师偏重于教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有的语文教师习惯教学生学习教材;也有的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补充课外知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和课程的观点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导致语文教学无统一的标准可依,诸多语文教师感到迷惑。目前,无论各小学还是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投入很多,但是收效并不大,于是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马上解决。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具体的语文教学观的体现,也将直接影响语文学科的教学成效,从长远来看,还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产生长远的影响。对于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
2011年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只有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才能进一步进行生字生词的学习,然后才是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乃至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熏陶。
(二)进行语言训练
从语文学科的功能上来看,语文是基础工具,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思维的工具[1]。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而语言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言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学会听。这里的听可以这样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听老师如何讲课,讲的是什么,同时要学会听同学的发言,比如发言是否正确,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其次要学会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青睐,能把一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说清楚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能做到的,必须创设环境反复训练。
再次要学会读。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当然是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阅读有许多方法,常用的有默读、领读、分段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深入课文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各有长处,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第四要学会写。俗话说字如其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写字方面多下功夫。
第五要尝试背。小学生可以尝试背诵的内容数不胜数: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歇后语、经典语句与段落、古诗古文等都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地积累和背诵。
(三)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切身体味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深刻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体,更重要的是人文性的传达。学生在学习字、词、句、段、篇的同时,更要进行情感熏陶,陶冶思想情操。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么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样重要,语文教师只有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充分的知识,并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与精神境界。阅读具有层次性,首先要学会生字生词,然后进行熟读,在领悟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之后才能带着感情去读,进入情境后才能顺理成章地背诵。同时,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朗读、再次朗读,乃至多次朗读的目的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前两次朗读格外重要,因而要明确学生每次朗读的目标。在学生熟读成诵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知类通达、触类旁通,迁移运用。
(一)初读:了解文章大意,学会字词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体系,每个汉字都包含着某种道理或经验(故事),据字析义,索源得趣,根据不同字或词的结构、表达及应用特点,引导学生感知句段篇,通过初读领会课文的大意就必须先掌握里面的生字新词[2]。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第一次朗读之前,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首先要让学生尽量掌握新的字词,其次要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许多小学生经常不明白某句话或者某几句话的意思,这是因为没有过字词关,所以要让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扫清字词障碍,要知道字的正确读音,要清楚词语的具体意思,因为解决生字生词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前提。只有生字生词解决了,学生才有可能读通句子,知道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继续整体把握全文的大概意思。
(二)再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初读之后,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再读,再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然后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提示课文的重点语句与重点段落,用关键词解读法,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当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拿捏不准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之后由语文老师分析、总结,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参考文献:
[1]马之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J].教学与管理,2012,(9).
[2]石鸿云.“读”的层次性规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