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的朗读习惯从小学抓起

2013-04-29王文彦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朗读科学

王文彦

摘要:朗读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在我教的五、六年级学生中,朗读是一大难题,有的学生朗读不够流利,经常断句,还有的学生朗读不够准确。一个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不过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就显得容易多了。

关键词:朗读;科学;从小抓起

科学的朗读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兴趣。朗读也是学生一种感情的宣泄,小学生都喜欢传统式的朗读方式,大声的唱,而不是带感情的朗读。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是朗读,习惯性朗读不见得就是科学朗读,朗读需要口圆舌正,字音准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只有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美妙,体会文章的意境,才能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在朗读中增加对文章的感情。小学生年纪还小,让他初学课文就深刻地理解所学的文章不很现实,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可以反复品味文章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还要让学生成为朗读的主体,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思,可以体会美妙的思绪。只要我们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朗读,就能使学生学会朗读,让美文在学生的口中飘香。

二、纠正学生朗读的坏习惯

小学生有好多朗读的坏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唱读,从幼儿园教师教孩子唱儿歌时起,学生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不论读什么都是唱。唱读的弊端在于速度比较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改变原来幼儿园的凡是读都要唱的观念。

2.间歇性朗读,又称为结巴朗读,这是小学生在朗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学生为了能记得牢,一个字一个词地读。这样的习惯不仅减慢了朗读速度还造成了注意力重复浪费。这样的习惯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思维缓慢。时间一长,学生语言不通畅,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结巴。学生的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不断地朗读,才能改过来。

3.心中默念,不敢大声读。要锻炼学生克服默读习惯,使学生放声朗读,逐渐养成朗读的好习惯。

4.在朗读中,有一些学生有少儿强迫症,每次朗读的时候他都要读过去,再看一遍自己读过的文字,来回反复。这样朗读不会形成科学的读书习惯,也不助于提高理解力,想改变这种习惯教师就要给学生树立自信,鼓励他们一次朗读成功,不要返回去看,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培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5.依赖拼音朗读。拼音是初学语言时期的辅助工具,我们看着拼音学会读汉字,但有些学生到五六年级了还是离不开拼音,没有拼音就读不了汉字。所以我们不建议学生往书上标拼音,这样才能逐渐地忘掉拼音,从而学会正确的朗读。

总之,朗读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教会学生怎样克服朗读的坏习惯,怎样培养正确的朗读习惯。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朗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