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训练点亮语文课堂
2013-04-29曹蕾
曹蕾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思维训练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并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对策,期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3-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敏捷思维、灵活思维、深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强化对课堂思维训练的实施要点和实施对策的研究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初中语文思维训练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他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思维发展心理学》)
在林传鼎等主编的《心理学词典》中思维训练(thinking training)被阐释为:“运动员在头脑中自觉地重现某个动作形象(即运动表象)的时候,还要反复思考其动作概念、要领以及自身运动时的各种感觉,并且学会用语言(默念)进行自我调节。”[2]
初中语文思维训练借鉴了以上概念的内涵,主要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思维规律以及思维的发展规律进行思维训练。[3]思维训练强调形式、方法、过程和效果,其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加快对知识的掌握速度,显著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使其思维、智力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有效发展。
可见,初中语文思维训练既强调“加速”又强调“能力的提高”,因而思维训练要注意深度和广度,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特征,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实施的思维训练应包括:敏捷思维训练、灵活思维训练、深入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训练。
二、初中语文课堂实施思维训练的要点
要确保初中语文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一)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朝气蓬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是影响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问题意识、形成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师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情感障碍,双方缺乏理解和沟通,使学生不愿主动思考,纵然有问题也不愿问或不敢问,因此建立学生的“心理安全区”非常重要。学生即使一时“启而不发”、“调而不动”,也要耐心地等待。教师就是要善于用睿智的目光,去发现学生一丝一毫的表达欲望,爱护它们一闪一烁的思考,点亮他们一星一点的思维火花。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语文的教学可以概括成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教师,因而课堂思维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的引导,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质疑的现象时常发生,对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因势利导地实施思维训练。尤其是对于一些课堂学习质量不高、课堂中懒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应适时激发他们,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强化引导,逐渐使他们建立起对学习、对思维的信心。
三、初中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及实施对策
(一)敏捷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能力的快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快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而提升其反应速度。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里,书籍记载传播大量的知识内容和智力成果,在有限的时间阅读这些书籍,就需要甄选阅读的内容和提高阅读效率,这就需要有快捷的思维对信息进行及时接受并反馈。影响思维的敏捷程度的因素有记忆联想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经常组织学生快速阅读,听记,质疑,这样不仅能充实阅读量,还能锻炼思维的灵敏程度。
(二)灵活思维能力的训炼
灵活的思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发现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内在联想和知识迁移,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结合。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回顾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文章;教学《春》时,回顾作者的写作特点,以便于学生温故知新,加强对新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其次,要强化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形式,不同方法。
(三)深入思维能力的训炼
纵观今天的语文课,依然缺少深层的东西——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缺少语文课应有的知识、情感等的积淀。因此,追求高品质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和拓展材料进行深层次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因此教学必须要有“深度”。加强思维锻炼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先要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即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文章中的人物、环境、事件等,便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含义。
(四)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炼
创新思维锻炼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逆向思考、学会质疑。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思维的创新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发表自己对文章内容、结构、情感、主题等独特的看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细读文本,并结合写作背景或上下文等,积极思考,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这些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需要,也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思维训练中敏捷、灵活、深入、创新这四个要点,并善于营造思维氛围,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而促使思维训练顺利、有效的开展。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会燃烧成绚丽的彩霞!
参考文献:
[1]刘海英.注重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J].时代青年:教育.2012(10):124-125
[2]文瑞学.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的规划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7):34
[3]吴歆.由“静态结果”到“动态过程”——高中语文课堂的思维训练[J].中学语文:下旬.2012(8):21-22
[4]郑圣辉.论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2012(14):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