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2013-04-29曹国永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事制度高等教育干部

曹国永

摘 要: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创新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干部 人事制度 改革 高等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阶段,高校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持久地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干部“四化”方针写入党章,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民主推荐成为干部选任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民主测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任前公示和考察预告制度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广泛实施。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2009年中央印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高校党委在教育部党组、各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能力素养不断提升。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有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研究和破解。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更加突出改革创新的主线,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干部选用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核心权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决定着选什么样的人和如何选人,是干部素质高低的基础。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动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干部工作的基本标准,高校党委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师生员工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干部;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

2.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践证明,干部工作要实现科学化,就必须形成一套能够体现党的选人用人原则的科学、民主、规范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并严格执行,才能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选准人用好人;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才能使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走上科学轨道。高校在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时,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较系统的制度和办法,既注重实体性制度又注重程序性制度,既包括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又包括程序性的规范,保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常委会(党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任前公示、书面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等各项规定在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效落实。

3.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受群众欢迎的有效方式。高校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将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方式,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只要是没有特殊学科背景或专业背景要求的职位,均应该面向校内外,甚至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实践中各高校在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程序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又有很大的不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对高校来讲,就是在各环节上要更加规范,更加体现民主,提高民主质量,更加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程序和办法,积极推行差额竞争,实行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

4.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口和关键环节,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无论是何种方式任命干部,均有一个任用提名的问题,谁提名、怎样提名、提名的责任由谁承担,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要跳出“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怪圈,探索实行多种提名方式,根据不同的职位特点采取校党委集体提名、组织人事部门建议提名、校级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提名等。要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合理界定干部提名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和责任范围,明确责任追究的情形、程序、时限和方式等,做到权责明确、失责追究。

5.不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进程。高校党委要认真落实师生员工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丰富完善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方法、内容和措施,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公开是民主的前提,要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要求、工作过程、干部基本情况等及时向广大师生公布,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中要有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代表作为评委,在民主测评、考察环节要加大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比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6.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新时期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应围绕“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认真实行干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发挥纪委、教职工、党代表及校内媒体对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的监督。严明各项纪律,营造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风清气正的优良环境。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既要靠完善的选拔任用机制,又要靠高水平的培养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培训解决好干部政治忠诚问题,在大是大非、重大考验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解决好价值观问题,使干部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解决好思想方法问题,自觉做到讲真话、讲实话;解决好作风问题,做到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不搞形式主义,实实在在为广大师生谋利益。

1.建立分工明确的干部教育管理新格局。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队伍能力和素质的基本途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高校党委首先要根据上级要求构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校领导亲自抓,党委组织部总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二级党组织抓好院级中心组学习及相应培训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做到干部培训工作长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有总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2.构建分层分类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随着学校事业发展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年轻教师走上了管理岗位,这就对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党委应以全面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为目标,积极构建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境内轮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新任处级干部、党务干部、行政干部、教学管理干部、科研管理干部、辅导员队伍等分级分类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化解危险的能力,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丰富教育培训内容。高校党委要把干部教育培训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要依据教育培训规划,结合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等,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党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及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历史的系统培训;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习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和国际事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丰富的教育培训内容,激发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完善干部的管理考核监督,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从严管理干部。高校党委要坚持对干部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学校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要求的干部队伍。

1.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相结合,结合日常考察工作,加强与干部的思想沟通,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生活状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实行干部任期制,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和干部退出机制,畅通干部流动渠道,促进学院、机关和直属单位间干部的有序流动。对不再担任党政职务的“双肩挑”干部采取学术休假方式,帮助他们顺利转回到业务岗位上,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规范院(系)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严格民主生活会程序。

2.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一要科学确定考评指标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建立健全分类别、操作性强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组织考核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评有标准。二要着眼于增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进一步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形式。要坚持把换届考核和届中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强化经常性考核,完善定期考核,使定期考核、日常考核与任前考察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坚持定量测评与定性分析,静态考核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既看显绩,又看潜质,既看业绩数字,更要看群众反映,防止投机钻营。三要科学运用考评结果,要把考评与培养、使用、激励、监督管理结合起来。要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培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干部考核与干部培训、选拔任用相对接的良性机制,真正做到对优秀者重用、对有潜力者培养、对落后者鞭策。

重视干部考核结果的应用,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导向作用。干部考核结果,不仅作为干部履职情况的评价,还要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在选拔任用和转岗调整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干部日常工作的业绩和群众的评价,在日常管理中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优评先和谈心谈话的主要依据。

3.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干部全方位监督。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和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实现干部选拔、日常管理、离任检查全方位监督。在干部选拔工作中,通过公开信息、全程开通监督电话和电子信箱、考察人选书面征求纪委意见,不断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认真落实干部日常监督制度,建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畅通干部监督信息渠道,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认真做好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个人事项报告、出国审查备案、干部个人兼职申报等工作,促使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改进作风、互相帮助、增强团结,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干部人事制度是党的执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国梦、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组织保证的高度,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管理工作规律,积极引导改革,真心支持改革,有序推进改革,推动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人事制度高等教育干部
分类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岗位设置路径
《当代中国人事制度》出版发行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