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阅读体验 创新艺术图书

2013-04-29胡小罕

中国美术 2013年5期
关键词:图书艺术

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是艺术图书的专业责任和应有禀赋

书是有审美价值的,这种审美价值能营造出良好的阅读体验,引领读者亲近图书,增进阅读愉悦,使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与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当下由功利性阅读向体验性阅读转型之际,把书的阅读体验当作一个专门课题加以研究探索,不断丰富书的附加审美价值,会产生非常好的效应。艺术类图书出版,一方面,在传播好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精品的同时,也有责任传播书文化,塑造书籍之美、倡导阅读之愉;另一方面,艺术图书本身图文并茂,内容、形式精美,固比其他门类图书更具书卷气和审美的可操作性,为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提供了更多可能。

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往往会让人在获得使用价值的同时,产生良好的身心体验,从而对这种产品产生欣赏、迷恋甚至依赖的情愫,阅读也是一样。

宋版书是宋代文明的瑰宝,创造了中国书籍之美的经典。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宋版》中说:“藏书贵宋刻,大都书写肥瘦有别,佳者欧柳笔法,纸质匀洁,墨色清润。”而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著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他们所赞美的其实都是书籍内容之外的那一种在阅读过程中所得到的审美体验。不论书的内容、形式怎么发展变化,上述提到的字体、版式、纸张、印刷等方面,一千年过去了,今天的图书制作依然离不开这些构成阅读体验的基本元素。而今天的艺术图书怎样继续发掘、利用好这些基本元素,借以提升书的气质,增加书的魅力,依然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乔布斯传》第二十九章里有这样一段话:“iPod代表了苹果品牌的核心价值——诗意与工程紧密相联,艺术、创新和科技完善结合,设计风格既醒目又简洁。”乔布斯一生致力于以艺术、科技的融合来改进、创新“用户界面”。所谓用户界面,也就是完全从用户角度来审视操作、使用和观赏苹果产品时的一种感受。苹果产品以对“用户界面”的改进、创新、完善为核心,极大地增进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与竞争优势。

以上两则“视听之娱”的例子,一是中国古代的,一是国外当代的,说明无论是传统纸质图书,还是时尚数码产品,给人以良好的体验是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共同原因。这两个例子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今天做书,尤其是做艺术图书,应该更加重视阅读体验,把对阅读体验的不断改进、完善与创新,当作增强图书生存与竞争能力、赢得更好市场效应的重要途径。

阅读体验指读者在摩挲、阅读书籍时的切身感受。这里所指的阅读体验尽管与书的内容没有直接对应,但对于读者是否喜爱、购买、阅读、传播一本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就是体贴读者心理,满足阅读需求,引领优雅生活。它们应该有这样一些共性:一是蕴藉隽永。阅读体验由书的特有功能、良好气质而生发,与书的知识形态、物质形态、经济形态相比,更具有内在性、综合性,正是这种书的内在综合气质,让读者对书“一见钟情”。做一本书,不能只凭一味的表面光鲜花哨吸引读者,而更应注重内涵,追求整体气息的高贵雅致,质朴淳厚。二是友好亲善。创造良好的阅读体验具有亲和力、感召力,它能建立书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关系,消解隔膜、拉近距离。现在许多艺术图书,片面追求“高大全”,卷帙浩繁,形态笨重,价格昂贵,工程项目属性盖过文化阅读属性,往往让人“敬而远之”。在这样的书面前,读者很难有亲切之感。我们做书有责任营造图书的亲和力,使阅读过程不仅成为读者学习知识、开拓视野的过程,也成为读者培育文心、树立自信的过程。三是协调得体。创造良好的阅读体验来自内容与形式、内容形式与阅读氛围、书籍主题与读者身份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实现“以人为本”、“书人合一”的出版价值观。即便在工艺材料日益丰富多样的前提下,也要特别讲求绿色环保、资源节约,不搞过度装帧、设计、工艺,不过分贪求形式奇异,确保艺术图书的经济合理性。四是舒适轻便。做书要强调观感、手感,书香并茂,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披览、舒卷、携带、储藏,使读者在不同环境、场合下都能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给读者一个舒适的阅读体验,这部书就多了一次被阅读、被推广的可能。五是新颖雅致。适度的创意出新,能更好地彰显书的内容、个性,也能体现出做书人的理想、智慧、格调,把书的内容与形态、读者的期望与做书人的理想在互动之下营造起来的“书卷气”奉献给读者,让买书、读书成为人民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享受、一种优雅气质。以上这些对阅读体验的追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还应该成为出版人的一种出版伦理加以恪守。

亲近读者、赢得市场,是艺术图书追求阅读体验的宗旨

一款手机在基本功能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屏幕大小改变了零点几英寸,用户界面作了相应的创新,就能在短时期内覆盖和刷新市场。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核心道理就是用户会对一种更加新颖、更加合理的阅读体验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也乐意为之投资进行新的升级。因此,我们的图书,尤其是艺术类图书,在做好选题评估的同时,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把阅读体验的改善当作一个专门的课题来进行研究探索。一种好的阅读体验的设置,就是对这一图书市场能力的培育。我们图书出版业应该像乔布斯重视“用户界面”那样重视阅读体验的研究、探索、创新、投入,更好地把握读者心理、营销特点、市场导向,更好地提高图书品质,创新图书形态,树立图书品牌,提高让读者购买的吸引力、图书市场的渗透力,更好地帮助读者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实现图书价值、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仅仅完成一本书的内容与形式,只是为一本书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可能条件,但还不是必然条件。书的价值最大化、传播效应最大化,都是由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所带来的,能让读过书的读者带来更多的读者,培育出更多的读者,就能带动更多的图书消费。

再就是维护、增进纸质图书的优势特色,与数字出版实现错位发展,也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在今天的阅读环境之下,纸质艺术图书怎样维持、怎样锤炼出数字阅读载体无法替代的特色优势,是改善艺术图书自身生存条件,增强竞争力,赢得市场空间的重要课题。而一个简单的解决之道就是,把纸质图书做得更地道、更极致,更有自己的特色。这就像戏剧与电影、电影与电视那样拉开差距,赢得各自的观众群体。

“艺术的书、书的艺术”,像艺术创作一样打造艺术图书

一个好的理念贵在有其可操作性。“艺术的书,书的艺术”,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近年来在打造“艺文志”书系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做书理念,即把艺术图书制作当作艺术创作一样来对待,其核心就是对改善、完善、尽善阅读体验的不懈追求。做艺术专业出版、改善阅读体验既是一种出版专业的从业理念,又需要许多技术途径的支撑,还需要环环相扣的控制手段,应当落实到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选题策划中,“做什么”与“怎么做”是并重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应当更加注重“怎么做”。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讲,他阅读时的感觉如何,比读到什么更在意。做一个选题要有非常扎实的分析调研,在改进阅读体验方面的思路、要点和操作方案要非常清晰。比如《美术丛书》是20世纪黄宾虹、邓实编纂的一套大型美术文献类编,70多年来一直为美术机构和学界人士必备。与以往出版社的影印不同,我们在影印中坚持借位求创新策略,一是小开本、薄册、单页影印,方便取阅;二是280多种图书品种信息反复体现,争取好的传播效应;三是整部一套总定价与四集十辑40册分册定价相结合,照顾一般读者购阅。这套书出版刚几个月就颇受各界欢迎。所以一般的新选题,不要过多地问有没有做过,更不要过于标榜填补什么空白,而要非常清晰地看到人家的长短,有哪些可借鉴,有哪些要摒弃,有哪些可超越。将这些方面搞清楚,又有保障条件与实施能力,那么这个选题的成功概率就会高许多。

价值评估中,要做到出版利益与读者利益并重,甚至更加深切地关注读者利益的落实。改善阅读应当把读者利益放在首位,通过读者利益的实现,来创造出版利益。一开始,要多想着怎么把书做好,做地道,做出色,更多地考虑这书怎么让读者感觉买得值,读了有益,然后再考虑出版效益。《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是“艺文志”书系中自主策划、编纂、出版的主打产品,实施中遵循“地道、博雅、好用”原则,即“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艺术哲学的结构支撑,人文阅读的功能定位”。投入大,实施要求高。一开始我们就把学术品质与“呈现纸质书之美”当作出版追求,以此争取到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专项扶持。实施过程中,我们对书籍的字体、字号、行距、留白、装帧、数据信息标准化等作了反复推敲与规范设定,把阅读体验追求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两年间,我社推出新书40种80册后,学术效应、市场效应俱佳,半数以上品种已经重印,骨干项目“《六艺之一录》暨中国历代书法文献大型数据库”获得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美国著名的默克集团创始人默克先生有段经营名言:“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做出版完全可以用“图书”替代这条名言中的“药物”。做书时暂且忘记盈利,一门心思把书做好,反而更能得到读者认同。反之,一开始就功利熏心、锱铢必较,置阅读体验于不顾,书反而卖不好,谈何效益?

设计制作中,装帧、材料、工艺、效果控制并重,把效果控制提到更高的位置。《古刻新韵》是今年初推出的中国古代版画精品集萃,在设计风格与制作工艺上,我们提出“向明式家具学习”的理念,即崇尚内敛适度,追求精致到位,摒弃一味高端、奢华、新奇,竭力传递中国古代版画的质朴、简括、挺秀,在光怪陆离的“读图时代”,呈现出“中国式图像”的神韵与魅力。第一辑12种刚出版两个月即重印,现在第二辑已经上市,第三辑预计在今年底前出版。良好阅读体验的实现,“效果控制”很重要。有好的设计方案、好的工艺材料,没有周密到位的效果控制,肯定酿成遗憾。编辑要认识到全程跟踪的重要性,泡在现场牢牢盯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轻易相信指令条款、流程预设,这些都可能会走形、失控。一本书从选题到印装,到最后把一些好的阅读体验传递给读者,需要千百个细节,中间有千百个工艺。一些细节的丢失,就会连带丧失许多可贵的阅读体验。另外,我们还要尽力丰富阅读体验载体,加载多元的“书文化”信息,善于吸取时尚元素,善于创造意外阅读体验,挖掘潜在阅读需要。一张书签、一组明信片、一枚藏书票、一种毛边本、一个宣传册,固然要额外耗费,但却能体现我们对出版业的情怀、对书的理想、对读者的细腻体贴,能为读者营造更加丰富的精神体验、艺术享受。

传播营销中,可以把阅读体验的改进、创新,明白、高调地告诉给书商与读者,让大家,明白买了这一版本的书会有全新的体验,是物超所值的。有一位书店老板郑重地告诉我,说我们社出的书,不管是学术典籍还是普通图书,无论书有多薄都采用穿线加背胶。我开始并不经意,觉得这个装订工艺没有什么特别。他却说,现在许多出版社不这样做了,既使是很厚的书也只打背胶,翻览起来很僵硬,容易开裂散架。只打背胶为的是节省工本,经常导致读者不满意,书店也经常遇到退货调换的麻烦。因此,有些传统工艺的坚持,有利于保障阅读体验的成功。人家不坚持了,我们坚持,就会成为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图书营销完成了,但阅读体验才刚刚开始。读者付了钱,买了书,读过用过,他们留下的体验经历,还会影响图书的命运。体验好,好话接着传;体验不好,丑话也跟着来。所以要遵守诺言,善于倾听,勤于改进。让读者感受到出版人在营造阅读体验方面的精诚敬业,感受到我们对读者的体贴、谦怀、大气。只有我们自己对书充满敬意、饶有兴味、舍得投入,读者才会真正感受到尊重、优厚。而这,恰恰可以成为另一种更高境界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一道很美的人文风景。把艺术图书做成艺术,这道风景将变得更加迷人。

(胡小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猜你喜欢

图书艺术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纸的艺术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推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