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历史与文化
2013-04-29马未都
马未都
(上接2013年第4期)
辨伪,按理说是一门非常专业的课,一般人不需要了解。我也不从技术层面上讲,那样会非常枯燥,大家没有兴趣。我在这里讲的主要讲辨伪的道理。明白一些道理,不仅对鉴定家具的专业有用,而且对我们一生都很有用。
作伪,首先要有目的。一般是两个目的:一是欺世,二是获利。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人,作伪不为赚钱,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世界各国博物馆都有这样的东西。有人作伪以后,就跟别人说:“那东西是我做的。”多牛!但这类人很少,大部分人是为了获利。我看到过的作伪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如何去分辨呢?我讲一个思路,看看我们怎样分辨出真假。
事物的本质
有一年秋天,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跟我说,有一件大漆案子,让我去看。大漆案子年代都比较早,非常罕见。因为是漆面,过去要保存起来不容易,往往坏了以后就毁了。拥有一件500年前的大案子,是很多收藏家的追求。我就跟着朋友去了北京郊区。他的库房非常大,有二三百平米的空间,案子就搁在库房里。我一进库房,远远一看那案子就说:“这案子是新的。”他不服气:“你连跟前儿都没到,怎么知道是新的?”我说:“这东西必新无疑。你看案子上趴满了苍蝇,黑黑的一层。”他说:“这里是郊区,旁边是一个猪圈,可不苍蝇就多嘛。”我说:“问题是苍蝇趴在这张案子上。”
这就说到大漆的做法了。大漆怎么做呢?有两种上漆方法,一种是直接漆,还有一种是披麻挂灰。“麻”就是麻布,“灰”就是灰泥,要用猪血调制。披麻挂灰的方法,是用白麻缠裹木胎,再抹上一层砖瓦灰泥,再上漆。这个案子仿的是披麻挂灰,它为了逼真,就不能用化学方法,一定要用真的猪血调制。用了猪血以后,有了血腥味儿,肯定招苍蝇。它无论如何做旧,即使两年以后,苍蝇也闻得见。苍蝇是“刑侦专家”。电视剧里就演过,杀了人的刀,洗干净后搁在那儿,苍蝇都往上落,别的地方没有。就是这一点告诉我,这件案子是新的。
这时我们走到案子跟前,我那朋友还说:“怎么会是新的呢?你看这上面的断纹,漂亮得不得了!”他手往案子上一忽悠,苍蝇全飞了,黑案子立刻变成红的了。这事说穿了很简单,我为什么一进门就知道呢?是苍蝇告诉我的。
过去这种大漆家具,里面使用的大部分是杉木。这是有道理的。一来不变形,第二不出油,第三价格低廉。楠木也很好,就是太贵了。大漆家具不用松木。松木出松香。松香一旦从木头里溢出来,力量非常大,上面罩着多厚的漆,它都能溢出来。所以大漆家具一般都用杉木做。
财富来自知识
还有一年的“十一”前夕,是9月30日,一个朋友骑自行车来找我,说他刚买回一个案子,红木的,特好,让我去看。我说:“这不马上放假嘛,过两天咱再去。”那人是做生意的,特着急:“别别别,去吧!”我就骑着自行车跟着他去了。他家里比较黑,也看不清。我一进门看见那件案子,过去轻轻用手搭了搭,就猜个八九不离十了。那时候运家具,都用三轮车。我问:“你们家附近有没有蹬三轮的?”他说:“我邻居就是蹬三轮的。”“你能不能让他给我送一趟?”一开始是他急,这会儿该我急了,因为我知道这案子不是红木的,是黄花梨的。我一定要先买了,赶紧运走,否则明天他明白过来,我不就买不着了吗?晚上10点多了,才找来蹬三轮的,把案子搭上去拿绳子一绑,就往我家骑。回去的路上,正赶上放礼花,“十一”嘛!我心里也像放礼花一样,特别高兴,捡了这么大的一个便宜。我怎么知道是黄花梨的呢?就是我了解黄花梨的木头比红木略轻。这时候要特别注意它的细节了。比如,一个独板案子,你得预知它的分量。如果这个案子镂空的地方特别多,它可能相对比较轻。要了解木性的特点:在同等体积下,有重量的差异。知道这些,才有可能捡到这个漏儿。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坐在我家门口了。他一宿就想明白了:“我觉得你怪怪的,当时还不愿意来,一来就急着拉走。我不卖了,我得把它拉回去。”可他当时就想不明白,夜里忽然想起那个案子可能是黄花梨的,这才坐在我们家门口耍赖。我就跟他说:“你拉回去也没问题,不就是反悔吗?你也别只拉这个,以前你卖给我的所有东西,你都拉回去。”他一看,没办法了,只好把这个案子留下了。
我们了解木质的特性,还要了解家具的特性。当你了解所有这些知识,你才有可能占到便宜。能够把知识化为财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了解特性
还有一次,有个素不相识的人来找我,让我看一张照片。“马先生,你帮我看看,这照片上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我一看,照片上是一把紫檀交椅。我说:“这东西不真。”“为什么呢?”我就给他讲,紫檀虽然有很多优良的特点,但它性脆,体重,不适合做交椅。交椅是“行动中的椅子”,得整天扛着,来回来去地走,所以要有体轻防撞的特点。用黄花梨木做交椅,是做到交椅的极致了。一般还有楠木交椅,但根本不会用紫檀去做。紫檀比黄花梨性脆,比黄花梨重。历史上没有发现一把紫檀交椅,就是由它的木质特性所决定的。通过这一点只凭照片就可以断定真伪。
这人拿照片走了,过一会儿又回来了,送我一瓶茅台酒,说:“马先生,我得谢谢您!今天要是看不见您,我就把它收了。您看我这书包里装着钱呢。我今天就多了一个心眼儿,到您这儿来问一问,我想多问一问也没什么坏处。正赶上您在,您算救了我一命。尽管我们不相识,我也要表示我的谢意。”这瓶茅台酒至今还在我家摆着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深入了解知识点。如果想收藏,想了解家具的特征,你就得从根本上学习木质的很多常识。不能只从表象上看,看这木头黑不黑,花纹怎么样,而是要知道木质内在的东西。这如同了解一个人:当我们跟一个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不仅要看他的长相、衣着,更多的要知道他的思想、学识、品德。运用到家具辨伪中,道理相同。
盲人摸象
过去识别紫檀很难,我们对紫檀的辨识大都是看局部,而不会从整体上看。民间流传着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刮一点木屑,撒在酒精里,木屑一遇到酒精,立刻出现雾状物质,非常漂亮。这种说法基本准确。好的紫檀木屑往酒精里一搁,立刻云山雾罩。如果没有酒精,高纯度的白酒也可以。
有一年,我去一个朋友那儿玩。他专门做家具生意,很瘦,叫“瘦李”。我去的那天,他说有一件紫檀床,一会儿有重要客人要来,他要把紫檀床给卖了。我当时就觉得那床不是紫檀的,但不是特别有把握。他却非常肯定,还说那个老板专门从广州来,一会儿就到。一会老板真到了,个儿大,很胖,我朋友管他叫“肥佬”。当时我还以为叫他“费老”,以为他姓费呢,后来才知道是“肥佬”。
瘦李家是平房,地面非常潮湿。那张床的牙板很大,牙板与地面间的空隙就非常小。过去看家具,一定要看到家具的底,底最容易漏出破绽。肥佬是个胖子,又穿着西服,他肯定钻不进去。他说:“这是不是紫檀,就刮一刮看了。“于是瘦李就趴在地上,他们家的地只有他敢趴,都是湿的。他铺了一张报纸,拿了一把小刀,开始在牙板的背面刮。刮屑不能在家具正面刮,得在背面或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刮。刮了以后,木屑就掉在报纸上。肥佬还带着一个随从,随从把酒精拿出来,瘦李把木屑往里一搁,立刻紫气东来。肥佬马上交了定金,就算买了下来。
后来我又碰到这个肥佬,他跟我说:“很奇怪,这张紫檀床回去就变成红木的了。我怎么刮,怎么往酒精里搁,也不云山雾罩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问瘦李,才知道原来他事先在牙板后面贴了一块紫檀板。那天刮下来的,确实是紫檀木屑。肥佬不可能当天晚上把床运走,得第二天运。瘦李当天晚上又把那紫檀板拿下来了,在同样的位置上拿小刀刮几下,留下刮过的痕迹。所有,肥佬回去一看,刮痕都在,却不是紫檀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呢?就是对一个事物的判断一定要全面,不能单靠一个知识点就决定全部。有个成语叫“盲人摸象”,你不能摸到一个部位,就说它是这样子。在文物鉴定当中,仅凭一点就做出判断,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一定要全面。只有知识全面,你才有能力迅速做出判断。
勿贪便宜
我还有一个台湾来的朋友,他在台湾号称“紫檀王”,收了很多紫檀家具。有一次中国嘉德拍卖一件紫檀大案子,估价很便宜,大约20万元。他也来参加拍卖。拍卖前,他问我:“如果出到60万元能不能买到?”我说:“估计买不到。”结果那案子拍到120万元,他没买到。还没从拍卖场出来,他就拽住我,跟我说:“我发现了一对特别好的紫檀柜子,你能不能帮我掌一眼。”我轻易不愿意跟人去看东西,因为很得罪人。如果你觉得东西不好,说好、说坏都会得罪人,所以我一般不愿意做这种商业鉴定。他就劝我:“这人你不认识,他不是经商的人,你给我看一眼,我就准备付钱了。”
碍于面子,我就跟他去了。一进门我就知道坏了,卖主认识我。卖主一见我就说:“你把马先生搬来了,真不易啊!马先生,我好久没见到您了,咱们有点话单说。”卖主就把我拉到另外一个屋子里,跟我说:“马先生,我昨晚输钱了,您看着办。”言外之意就是这买卖做不成,我得借给他钱。我一听,这事特难办。以我的专业水平,我从来不说瞎话,把假的说成真的,这我不会。我一看这对柜子,确实是新的,我就不停地暗示我的朋友:“我收藏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柜子。”这话他听不懂,没往坏里想。一个人如果执迷不悟的时候,一定往好里想。我说:“这样完整的一对柜子,非常非常难得,连故宫都没有。”我不停地用这样的话暗示他,但他就是听不出来。我没办法,只好提前退场。我说:“我还有点儿事,先走一步。”我就撤了。我一出门,我的朋友就把钱付给他了,10万元定金。那对柜子当时卖40万元,的确是一个很低的价格,对他有极大的诱惑力。
后来他又来问我,我说:“我都暗示你了。”他说:“你为什么不明说?”我说:“我去的时候就告诉过你,我不便明说。你要听得懂我话里的弦外之音,你得让我有条退路。你出去了,把我留这儿,我得罪人,那哪成啊?”然后他就很懊恼:“那怎么办?我要退货。”我说:“现在问题不是他欠你的钱,是你欠他的钱。你欠了他30万元,不是他要了你10万元,你怎么办?”后来这件事他折腾了很久,最后退没退,我也不知道,我就不参与了。这段教训是什么呢?就是人不能过贪,不能在贪念之下丧失基本判断力。大部分人都是在贪念之下丧失了判断力。比如经常有报道,老太太终生攒的钱,儿女借一块都借不走;街头骗子拿一颗石头子,20分钟把7万快钱全都弄走了。老太太一定动贪心了。人一到贪心的状态上,脑子就不工作了,只往一个方向想,就想我怎么能赚到那些钱,怎么能占到那个便宜。骗子就利用你最简单的理念,就是贪,贪就意味着上当。所以在收藏过程中,一定要戒贪。一旦你发现异常便宜的东西,就一定想要:人生不能太贪,好处不能让你一个人都得了。
收藏家具要戒骄戒躁,不能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还必须积累丰富的经验。
熟悉与细节
了解家具的细部特征,对于鉴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我有时用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木头,比如区别鸡翅木和铁力木。这两种木头长得特别像,包括纹理,初学者往往分辨不清。鸡翅木是一种很细腻的木头,摸着很平滑;铁力木比较糙,摸着比较涩,像砂纸似的。但它们看上去差不多。很多人在不明白的情况下,使劲看半天也不明白。
在鉴定过程中,不能往死胡同里走。有时候这条路走不通,还可以通过另一条路去了解,切忌一条路走到黑。我过去在一户人家里买鸡翅木官帽椅,人家说是铁力木的,我上去一搭,就知道是鸡翅木的,因为鸡翅木特别轻。在所有硬木家具里,鸡翅木最轻。
鉴定中要掌握家具整体风格的变化,这种了解一定是熟知的程度,就像我们了解一个人似的。比如,我跟张三很熟悉,他一说话,我就知道他来了。熟悉非常重要。所以你如果想鉴定,想在文物收藏中有判断力,那就要熟悉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看展览,尤其是专业展览。博物馆做的专业性展览,一定要去看,仔细地看,看所有的细部。这样日积月累,鉴定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包浆
鉴定中有一个术语,每一个喜欢家具收藏的人都挂在嘴边,叫“包浆”。什么叫包浆呢?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过去古董界称为“包浆”。不仅仅是对家具,包括对其他门类的古董都这样叫。南方人叫“皮壳”。民国时期也叫“宝浆”,像宝贝一样闪着一种幽暗的光泽。包浆后来被以讹传讹,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污垢,就是古董表层的一层脏。今天很多人的收藏标准就是没有包浆不要,非得要那层包浆。因而现在很多古董上的包浆,一看就是糊上去的泥巴。
那些泥和脏,不是家具先天的东西,属后天做旧。它和真正的包浆是两回事,不能代表真伪。
那么,家具的包浆应不应该保存呢?应该保存。过去二三十年前的修复,对包浆的保护程度确实不够。我那时买件案子回来后,直接就到南城找修理师傅。师傅一看是我来了,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烧碱水。那时也不用洗衣粉,把一大块碱放到水里,烧开了。然后直接把家具卸开,拿碱水使劲刷,把所有的脏都刷下去。这样对它表面形成的氧化层,难免会有一点儿破坏。而现在有很多新机器,比如英国有种超声波机,跟刷牙似的,很容易就刷得干干净净。
做旧
家具做旧,有时看不出来,就糊涂了。做旧的手段很多,比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家具做好了以后,用绳子一拴,“咣当”一下扔到臭水坑里去了,上面还拴两块石头。一泡二个礼拜,捞上来,放在太阳底下晒着,再晒两个礼拜。然后又扔进水坑里沤两个礼拜,再捞上来晒两个礼拜,来回折腾。一夏天下来,什么家具也都变成旧的了。这是我亲眼所见的在农村做旧硬木家具。但这样做出的旧,是均匀的腐蚀,和真正的旧不一样。就好比我们穿衣服,哪儿最容易坏?肯定是膝盖。我小时候还穿过带补丁的衣服,都在膝盖那儿补。
还有一种做旧的办法,就是刷漆。刷完漆再褪掉,褪掉再接着刷,来回来去折腾,会使家具的陈旧度迅速增加。除此以外,还有染色、火烧、用钢丝刷刷家具等做法。总之,就是怎么毁得厉害怎么来。但这种毁一定是人为的,只要动动脑子,好好想想,仔细看看,就能发现作伪的痕迹。
比如染色。民国时期兴紫檀的时候,把很多黄花梨家具染成黑色,冒充紫檀。现在呢,把红木染成黑色,冒充紫檀。许多年前,我见过一个女孩穿着大白裙子,大夏天的去买紫檀家具。人家那儿有染色的假紫檀,她上去就坐着。走的时候,屁股上两朵红色的牡丹花。木头掉色,她自己看不见,我们在后面都看见了。染色就会掉色。很简单,你拿一条白毛巾,蘸水一擦,就知道是否染过色;老家具本身并不掉色。
我们还有一些对家具的误解。比如现在中国传统家具店,尤其是硬木家具店,都备有核桃油,随时往家具上刷油。为什么呢?一刷上油,家具显得漂亮,特别好卖。但是,油对家具的保养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中国的家具保养不应该使用油,应该使用蜡,普通的地板蜡就可以。打蜡对家具有很好的保养使用,一定不要去打油。商人打油很简单,客人喝茶的工夫,他就把家具刷上一层油,又亮又美观。这是欺世行为。但因为我们不知道,就把这种欺世手段作为一种保养手段了。
这些说起来都是闲篇儿了。但了解这些知识,对家具的综合判断有好处。
辨伪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我觉得不是专业的人员去学辨伪,严格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解一些知识就足够了。从收藏里领悟一些人生道理,才是最重要的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