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我见
2013-04-29陈兴超
陈兴超
目前,社会各界提出要求对小学生进行减负,这已被教育界所接受,并成为实践行动,各界学校也相应做出了一系列措施。减负措施产生了有限时间与教学任务的矛盾。那么,怎样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呢?笔者认为,减负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失为有效措施。
课堂教学效率这一概念很早就有提及,但都没有确切定义。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三百多年前就在《大教学论》一书中阐明。这种通过“少教”以达到“多学”的教学理念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可见高效课堂虽属一微观问题,但又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是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
物质决定意识,竟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一定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所以,转变思想观念是高效课堂实践的先导和前提条件。课堂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得成功与否,有必要理清以下观念,在具体教学行为中体现效率意识。
1.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模式。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学生对教师只是惟命是从。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重视的是教师的教,却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却忽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课堂上,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按部就班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的一成不变的答案。
2.正确认识减负同高效课堂的关系。“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创造教学”等大家一致认可的教学方式,都以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为突破口,使学生乐易学,积极主动地学,轻松自如地学,切实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3.正确理解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投入提高,产出提高,这种以高代价换取成果的做法,并没有抓住高效率的实质,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提高时,产出也可以提高。如果能在投入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能提高课堂效率,就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闻道在先,经过学习、社会实践等过程,积累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又受过传授知识的专门训练,基本上已掌握教学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师教学得好环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目前有些中小学课堂依然热衷于采用“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与学两层皮的教学模式,这种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必须有教学效率意识,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这种意识,才能有目的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新旧知识的结合,使每节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发挥起主导作用时,要做到有效控制整个教学情境,备好教材教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启发式教学与其他方式并重,以学生间的客观差异为基础,分类要求,力求各层次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结束时,教师要检查评价教学效果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应及时反省和总结。教师调控能力越灵活,效率就越高。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必须要突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所表现的行为主要是听、看、做等实际动作,这些表现行为是学生内部心理活动的反映,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这些实际动作受其学习兴趣、动机等因素的调控,而这些因素对其学习效率影响极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其认知效率。另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起促进作用,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的计划性,学习中的方法性,学习后的反馈、补救总结。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自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并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和谐共振,较易获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也大都集中在课堂上,所以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事物变化的内因,而教师则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最终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教程中的主体作用。
为此,在强化效率的同时,急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探索,找出建立高效课堂的一系列措施方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