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环境、林产品流通效率与生态安全

2013-04-29张学文

关键词:生态安全林产品

摘 要: 利用Logit模型,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各确定一些变量构建评价体系,选取2011年我国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等典型区域的100个区域样本的截面数据,对影响生态安全的有关流通环境与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林产品流通配套的社会支撑对于生态安全呈现负相关外,其他10个影响因素对生态安全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必须从健全林产品流通体制与机制,改善林产品流通基础条件,加强林产品流通行业管理和组织水平,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素质,努力降低林产品流通的成本等方面对流通环境加以改进,以提升林产品流通效率,维护生态安全大局。

关键词:流通环境;生态安全;林产品;流通效率

中图分类号:F32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5-0116-07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使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人化自然”与“异化的人”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出[1]15-105。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剧增,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不断破坏,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频繁发生,对人类的正常生活产生巨大挑战和威胁,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制约人类社会系统发展演进的关键因素[2]。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低碳新政”[3],建设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强化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保护工作。而森林资源水平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有序地推进森林资源水平提高是促进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林产品流通效率作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4],与森林资源水平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推进林产品流通效率科学提高是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我国林产品流通效率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5],林产品流通效率低直接影响了国家生态安全。如果只顾眼前利益,片面强调林业的经济效益,忽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有限的森林资源乱砍滥伐,这样的林业产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同时,如果只片面强调保护森林资源,只注重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森林资源不予以合理利用,则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要发展还是要生态”?如何化解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矛盾?造林和林业经营是个很好的出路,兼顾了生态与经济。但如果林产品流通效率不高,林业产业效益差,利益相关者造林和经营的积极性便会降低,从而降低森林资源水平。反之,林产品流通效率提高了,林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增加,林产品的流通水平提升,林业产业效率增加,利益相关者从森林中获取的收益增加[6],造林和经营的积极性便会增加,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便会增加,从而提高森林资源水平,这与林产品流通效率提升是分不开的。因此,探讨当前形势下我国林产品流通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推动流通环境改善和林产品流通效率提高,从而促进国家生态安全是目前一个重大课题。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变量

(一)研究方法

流通环境、林产品流通效率与生态安全研究过程中对被解释变量生态安全这一因变量的衡量只能用离散变量,因其不遵循统计学上要求的正态分布,由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出的系数的标准差和t检验值不适宜于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所以不能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为了分析影响流通环境、林产品流通效率与生态安全的因素,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本文利用Logit模型对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地区等典型区域的100个区域样本进行分析,以求更客观地分析影响生态安全的有关流通环境与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更准确地测定其影响程度。同时,以该区域是否生态安全为因变量,对影响生态安全的流通环境与林产品流通效率因素进行分析。那么流通环境、林产品流通效率与生态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Yi为i区域生态安全概率(“安全”=1,“不安全”=0),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αi 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α0表示回归方程的回归常数。

(二)模型变量

生态安全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借鉴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分为三个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并各选取一些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将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后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1.企业层面。区域内林产品生产或流通企业规模、区域内林产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成本、区域内林产品流通总量增长率。

2.政府层面。区域内林产品流通制度的完善程度、区域内林产品流通行业管理水平、政府对林产品流通的投入力度。

3.社会层面。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交通便利性、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市场健全度、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

各变量具体定义及赋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

二、样本描述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本文对东北的黑龙江和辽宁、西北的陕西和甘肃、东南的江苏和浙江、西南的四川和云南、中部地区的湖南和山西等典型区域的100个市开展实地调研或者网上调研。调查数据为样本区域2011年的截面数据。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区域内流通环境、林产品流通效率与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收集描述流通环境与林产品流通效率及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为以下的分析和建模提供经验事实和数据来源。与以往的调查相比,样本数量及其包含信息足够丰富,足以支持深入的实证分析,而且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既包括了大中小型城市,又包括了不同区域的林产品流通的区别,能够较好地反映流通环境、林产品流通效率及生态安全的关系。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

根据前面所述研究方法,将上述11个可能影响因素赋值后,运用SPSS17.0对二元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11个变量全部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得出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区域内林产品生产或流通企业规模、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成本、区域内林产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区域内林产品流通总量增长率、区域内林产品流通制度的完善程度、区域内林产品流通行业管理水平、政府对林产品流通的投入力度、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交通便利性、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市场健全度、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等对生态安全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林产品流通配套的社会支撑呈现不显著的负向作用。而这其中政府对林产品流通的投入力度、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市场健全度有着强有力的显著作用,其次是区域内林产品流通制度的完善程度、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交通便利性、区域内林产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成本也有较强的显著作用。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企业层面

区域内林产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成本对生态安全的成长有显著影响。而且是呈现正的显著影响,这就说明,林产品流通的成本越低,从业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越高,对生态安全就越有利。近年来,国内林产品总量提升较快,各方也在努力降低林产品流通成本,但是木材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浪费在局部地区还比较严重,一些地区为了房地产市场发展,兴建高楼大厦,无限制地进行滥砍滥伐,加剧了对木材资源的需求和砍伐,加上一些地区资源不充分利用导致了流通成本增加;流通成本增加造成流通收益降低,利益相关者造林积极性下降,森林面积难以增加[7]。进而影响到林产品流通的效率,林产品流通效率低会造成主动砍伐又缺乏造林积极性,双面夹击促使森林资源减少,从而对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区域内林产品生产或流通企业规模、区域内林产品流通总量增长率也是影响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的木材比重达90%左右,林产品流通运作主体绝对数量大,但大多规模小, 经营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流通知识及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本领,组织管理效率低,各主体之间竞争多于协同,导致信息失真,无法引导林产品的生产,难以形成流通规模效益[8]。进而影响到林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的互补,不利于生态安全稳定。

(二)政府层面

政府对林产品流通的投入力度是影响生态安全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充分地验证了这一点,政府对林产品流通的投入力度在5%的显著水平下具有最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政府对林产品流通的投入力度是激励林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关键因素[9]53,理性的企业经营者首先会考虑其经济效益,政府对林产品流通的投入力度可以减轻企业在进行林产品生产和流通时的投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有利于畅通林产品的流通。为了鼓励林产品流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政策和财政贴息,并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开展以林抵押贷款模式,探索林产品龙头企业新型融资体制,用多种形式培育、发展和激励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为林产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区域内林产品流通制度的完善程度既是保护林业的需要,也是促进林业转化成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更是生态安全的必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层面制订行业管理措施。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原有的某些规程和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生态安全控制措施和产业发展激励措施,积极推进森林分类经营,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鼓励企业建设用材林和原料林基地,以加工带动森林资源培育,引导科学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建立起促进林业发展、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搞好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富商、安商气氛。这些都有利于林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政策很难覆盖的地方,造成林产品流通效率不高。

(三)社会层面

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市场健全度与生态安全呈现正相关,且影响显著。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市场健全度对生态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内林业大省基本上形成了以传统农贸市场为依托,加快林产品初级市场建设,并在林产品主产区、销售区自然形成集散地,建立高标准、开放度大、吞吐能力强的林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格局。以山东省为例,该省已建成各类林产品流通市场5 000多家,年交易额达几百亿元。当然,在林产品流通市场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区域的差距问题,如辽宁省作为林业大省,其林产品市场不足百余家,市场拉动作用不强,市场培育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广大的西部也是林产品丰富,但是林产品流通体系也是不健全的。林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总体状况不利于整个流通体系建设,也不利于整个生态环境的循环有序发展。

区域内林产品流通的交通便利性与生态安全呈现正相关,且影响显著。近年来,国家不断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不断改善交通条件,对提升林产品流通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交通条件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产品流通的运输、时间、成本和效率产生影响。我国林产品主要靠公路和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份额较少。航道运输的林产品虽然在现阶段占的比例较少,但由于航道在大宗物资运输上有独特优势,中国林产品有着悠久的船运历史,随着国家倡导低碳节能运输、国家大力整治河道,航道运输将会在林产品运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林产品流通配套的社会支撑对于生态安全呈现负相关,这主要是因为林产品的生产和推广主要是面向广大消费者,传统的消费品营销推广手段,如广告等,与快速消费品营销领域的推广手段有着显著不同,林产品流通主要是通过渠道来实现,而单一通过宣传这一手段对于林产品流通来说似乎不如上述手段见效,因此,在林产品流通配套的社会支撑对于生态安全似乎影响不显著。

四、对策与建议

从维护生态安全大局出发,要解决我国林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林产品流通效率,就必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综合角度采取有效改进措施。

(一)健全林产品流通体制与机制

与其他商品相比,林产品与国家生态安全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同时,尤其需要国家对其流通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宏观调控。

一是理顺林产品流通管理体制。建立高度协调、灵活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明晰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为主的各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建立政企分开、责权利协调的管理机制,解决林产品流通环节、地域和部门分割的现状,形成有利于促进林产品流通效率提高的良性机制;深化林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木材采运收购环节凭证采伐、限额采伐,凭证运输管理制度,二级市场林产品流通采取市场调节的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竞争有序、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林产品流通体系,大力提升林产品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以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科学对林产品流通进行管理和引导,逐步缓解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总需求与总供给,消费结构与产品结构之间的矛盾;调整和改革国家林业产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10],完善林业产业投入机制,减轻林产品经营者的负担,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入和对林产品经营者的扶持力度。

三是加强林产品市场管理。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价格确定原则,强化市场管理,形成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格局,为林产品流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建立健全林产品流通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新形势,对《森林法》进行修订,出台《林产品流通法》,并根据林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规章,以规范和促进林产品流通。

(二)改善林产品流通基础条件

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现代技术运用水平等因素是决定林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外部条件,亟待改善和提高。

一是加强林产品市场建设。林产品市场是决定林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载体,必须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和林产品生产、消费情况,不断完善林产品市场布局;要健全林产品市场体系,合理的市场体系是由高级、中级和低级市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内在比例、经过有机组合而形成的,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着林产品低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要推进发展高、中级林产品市场;不断完善林产品市场业态,加大林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管理,以减少流通环节,理顺流通渠道;升级改造现有木材、家具等林产品批发市场,加快零售、连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借鉴大宗农产品交易经验,恢复和完善林产品期货市场。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角度出发,为用经济手段充分体现林产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林权交易市场、碳汇市场等独具特色的林产品交易市场。

二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物流技术水平。近年来,国家不断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不断改善交通条件,对提升林产品流通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高林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产业规模的基础,也是提高林产品消费水平的基础。交通条件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产品流通的运输、时间、成本和效率产生影响。我国林产品主要靠公路和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份额较少。航道运输的林产品虽然在现阶段占的比例较少,但由于航道在大宗物资运输上有独特优势,中国林产品有着悠久的船运历史,随着国家倡导低碳节能运输、国家大力整治河道,航道运输将会在林产品运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的同时,要大力降低或取消公路收费,以降低流通费用[11]。还要加大对林产品物流装备、仓储、运输配送、搬运装卸、包装加工等物流环节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发展第三方物流,并以资产、资本为纽带,实现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林产品物流企业集团或动态物流联盟,提高林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和能力。

三是采用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在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产品流通领域中充分普及和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加大林产品物联网的建设,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林产品流通效率。尽快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林产品生产及价格信息发布网络,建立林产品电子交易报价系统,形成具有相对权威性的价格信息指导体系。同时大力推广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手段,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三)加强林产品流通行业管理和组织水平

林产品流通行业的管理和组织水平如何,将对林产品流通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壮大林产品流通主体,打造林业产业战略联盟。建立流通主体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使林业经营对各个参与主体都有风险压力和利益诱因,才能调动政府、林农和林业职工、林场、森工企业、林产品生产和经营、林产品流通服务等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

二是培育壮大林产品流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行业的合作和自律作用。通过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的林产品生产和经营者组织起来,实现林产品流通合同化,规避市场风险,减少各环节的延迟时间,降低林产品流通成本,增加消费者的潜在收益;同时推进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规范市场竞争,实现行业自律。

三是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规划和建设林产品工业园、林产品大型交易市场,组建大的林业集团公司和林产品销售企业,培育林产品生产经营龙头企业,以提高林产品流通的规模效率,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

四是林产品流通利益相关者要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林产品生产者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产品加工的附加值。林产品经营者要强化企业管理,减少经营成本,搞好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保证林产品安全和企业持续发展。林产品流通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创新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不断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时间、降低成本和损耗。

(四)加强教育培养、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素质

林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会对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林产品市场建设、林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流通技术的运用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林产品流通效率。应该站在生态安全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林业人才的教育培养。

首先是要加大对林业类学校、科研院所和有关学校涉林专业的教育投入,增加招生计划,充分发挥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林业人才的优势,多培养林业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林业企业和实体去发展。

二是依托林业类院校,加大林业人才培训基地的设备和设施等基础建设,提高行业培训能力,不断对林业产业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生产技能、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三是不断创新完善林业人才评价、使用、竞争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林业人才的活力。在林区和林业产业领域发展,条件艰苦,收益回报相对较低。所以,要出台政策,提高待遇,从事业和成就上激励林农、林业职工、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多给他们提供各种成才环境和更多发展机会。

(五)努力降低林产品流通的成本

因为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过高,降低流通成本成为近几年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同样存在于林产品流通当中,努力降低林产品流通成本成为提高林产品流通效率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畅通林产品流通环节,我国东西部林产品流通领域建设水平的差距很大,在西部地区的乡镇,有档次的市场很少,仓储基地、批发市场、信息网络还远远不够。因此,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各地也要想办法为林产品流通提供条件[12]。其次,出台政策专项扶持,已经出台的政策要继续稳定,要推出一些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比如出台免征林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的政策,综合治理流通环节收费过重的问题,以降低林产品流通成本。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李萍,王伟.生态安全与治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嵌入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1):36-43.

[3] 陈潭,李松柏.绿色GDP、低碳新政与环境治理[J].湖湘论坛,2011(1):82-86.

[4] 张学文.中国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1996-2010[J].系统工程,2012(12):89-93.

[5] 柳思维,张学文,熊曦.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综述[J].财经论丛,2012(2):111-116.

[6] 孙顶强,徐晋涛.从市场整合程度看中国木材市场效率[J].中国农村经济, 2005(6):37-45.

[7] 杨萍,张红霄,彭晓民,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造林意愿的影响——基于江西省6个案例村农户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58-66.

[8] 张满林,汪国连,金彦平.我国木材流通模式的变迁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8(1):94-98.

[9] 马岩.林产品可持续消费及其调控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0] 冷慧卿,王珂君.我国森林保险费率的区域差异化——省级层面的森林火灾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11):49.

[11] 黄丽萍.影响林农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因素分析——基于农户的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3-78.

[12] 张学文.全国各地林业上市公司林产品流通效率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12(10):102-107.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Forest Products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Safety

ZHANG Xue-we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Using logit model, some variables are identified from corporate level, government level and social level to build an evaluation system, and cross-section data of regional samples of 2011 are selected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forest products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safe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support to forest products circulation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ecological safety, while the other 10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ecological safet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forest products circulation, such as perfecting the system, mechanism and basic conditions of forest products circulat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forest products distribution industry, enhanc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ry practitioners, and reducing the cost of distribution of forest, so as to better the efficiency of forest products circulation and maintain ecological safety.

Key words: circulation environment; ecological safety; forest products; circulation efficiency

猜你喜欢

生态安全林产品
试论城市森林体系中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生态意义
新常态下以生态和质量安全为导向的辽宁省农业政策的研究
全球市场背景下的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对策
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
喀纳斯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关于环境法中的生态安全观分析
绿奥诺林产品贸易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负责任林产品贸易与投资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