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政治课时事教育的选材与延展
2013-04-29陈冠坤
陈冠坤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初中生主动或被动地获知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的时事信息,并“勇于”展现自己对时事的认知和态度。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有效地对初中生进行时事教育,满足他们了解时事的需求,避免他们因为不善判断而被误导,防止一些学生“学习太忙”等不问时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需要十分关注并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拟结合多年从事初中政治教学的实践,就初中时事教育的目标定位,正确选题,科学施教,作一些梳理,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时事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止于应试,应当育人为先、促学至上
初中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在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其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占据了思维的主要地位,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随之发展,对成人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既好奇又关注,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判断、分析。但由于自身知识和社会活动经验不足,看问题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理解难免有误。这需要所有从事初中教学的各科教师转变“无为而治”的思路,积极地通过课堂、课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阅知时事、理解时事,逐步养成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形成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教师是时事教育的主要责任者,更应主动地将时事教育从应试教育拓展为与时俱进的育人教育,坚持育人为先,促学至上,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防止死背条目忙考试。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积极而又务实开展时事教育,要突出三个功能定位:一是给学生讲析新闻。世界上大小事件不断,如何及时、冷静、辩证地看待各类新闻事件,使初中生有意识养成并提高基本生存能力。时事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新闻内容上,更要通过对新闻的解读让学生既了解基本的社会形势,更知道如何看待大趋势,如何看待暂时的问题;既要满足学生的新鲜感,也要教给他们镇定感。二是有针对性地育人。要从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出发,适时把社会上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与学生正在学习的时政专题内容结合起来,弥补教材信息的相对滞后性,用最新的事件讲解基本的道理,用基本的道理剖析最新的事件。让学生在“最现实”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爱国、爱家、爱校、友善、勤奋等基本的正能量的东西。三是努力通过时事而启发学生好学上进。最新的东西往往是学生认为最真实的东西,应用最新的消息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希望他们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更有说服力。特别是青少年人群、本地区甚至本校发生的新闻,因势利导地进行解析,让学生举一反三,发现正能量,发现积极面,进而对消极现象产生“抗体”,十分有必要,也相当重要。
二、时事教育需要精心选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里学而有知
信息社会时事泛滥。面对各种各样、参差不齐的时事素材,初中生不可能独立自主地做出正确的取舍,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是初中政治课程时事教育的首要问题。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笔者以为,选取初中时事教育素材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度。
1.材料的覆盖度。不要选小圈子里的、花边新闻式的东西,要讲求材料的普及性内涵,选择典型的、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在全社会有共同感受的时事材料,让学生感到这个事件与自己有关,自己应当去关注、去思考、去行动。
2.材料的引领度。负面事件天天、处处都有,但不一定非得让仍处于心智发育阶段的初中生去过多地接触。初中时事教育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选择宣扬社会真、善、美的材料,选择体现我们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材料,体现社会主旋律的材料,以利于使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
3.材料的亲近度。材料空间距离上要近,要选择身边发生的事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共鸣。时间距离上也要近,最近发生的事最好。要多从报纸、网络等平台上选时事,引导学生、家长与教师共同选时事,让学生积少成多,拿自己选取的时事来学时事。
三、时事教育是一门技术活,让学生提高能力
时事教育不单纯是教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技能,重点是如何从各类时事信息中能持续有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对时事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如何根据时事信息而调整自己的行动。这些技能不可能靠初中三年就成熟地掌握,但一定要从初中时就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因此,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教给学生时事,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技能,后者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时事技能,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其中值得持续实施的有三种:
1.辩析式讨论。初中生已经进入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对许多社会现象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要他们强行接受课本及时事的观点,采用“填鸭式”硬填进他们的大脑,有时会适得其反,也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接受时事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交流,真理就会越辩越明,在辩的过程中会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增强新闻分析能力。
2.播报式解读。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时事学习活动,不断积累时政知识。每次思想品德课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一位学生播报这两天发生的热点新闻,并由播报者和几位学生对新闻进行解读、点评。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选择新闻、分析时事、应对时势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较、借鉴的过程中掌握解读新闻事件的初步本领。
3.生活化研究。要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活动课时间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靠自己的听、看、问、记来发现时事、验证时事,获取第一手的时事资料。亲身感受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要将对初中学生的时事教育日常化、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社会、融入社会。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