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何以“鲜活”
2013-04-29王雷华
王雷华
摘 要:众所周知,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服务于高考,知识性增加,趣味性、文学性减少,语文教学单调乏味、枯燥无趣,学生害怕语文,厌学语文。基于此,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开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鲜活
高中语文课堂理应是一个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完备的课堂,但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变作了语文教师知识讲解、技术传授的机械性课堂。看上去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条分缕析,好似庖丁解牛,而实则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索然寡味。可以说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学生讨厌语文,害怕语文,乃至于疏远了语文。
于是教师抱怨语文难教,学生哀叹语文难学。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语文教师自己,这种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的教学方式怎能赶得上那种趣味四溢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呢?教师应该开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开挖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一、饱学诗书,学高为师
作为教师,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当初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师,是因为心中有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深深地影响着自己,正是当初的这位语文教师,吸引了自己,让自己对语文充满向往,充满兴趣。而事实上,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要饱学诗书,深知学高方为师。教师自身必须有着深厚的知识积淀和扎实的文化功底,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试想,一个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教师怎能不吸引学生?反之,一个纯粹挥舞着“刀子”,纯粹肢解着所谓的解题技巧的教师又怎能带动起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一个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语文教师,让学生时时刻刻感知到语言之美、文学之美的教师,怎能不带动他的学生欣欣然去探知语文知识的宝库?久而久之,在语文教师的感召之下,学生也会逐渐开始积累名句,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语文的乐园。
二、展现语文魅力,授学生以渔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座矿藏极为丰富的知识宝库,文学之美、人文精神之风尚,有其自身的魅力,可以说语文是学生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最好的表现方式。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文披文以入情”,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缀文情动而辞发”,去发掘语文无穷的魅力。
1.熟读熟背经典美文
经典美文代代相传,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它们不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无不充满着美。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思想性、知识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亮点,激发学生咀嚼、品味、欣赏、感悟,使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经典佳作美文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分小节细细品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配乐诵读,如此引导学生就会真正地品味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加大课外阅读,兼收并蓄
应当明确,语文课本仅仅是学生手中的阅读工具,要想把这个工具使用得得心应手,必须加大课外阅读,一个兼收并蓄的学生才能够学好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我的一本课外书”可谓是最好的明证。教师作为一位指挥官,要合理调度,给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阅读的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语文教师还可以灵活开展“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进行评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品读名著,在班上掀起广读诗文的热潮。
3.做好课堂教学范例,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师更要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赋予语文教学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得到快乐、喜悦,从而喜欢、热爱语文。作为语文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充分调动和利用好自己手中的学生演员,使他们能够置身于课堂,感知到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是在演课——他们是课本中的角色。如,在上《离骚》这篇课文时,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让学生扮演屈原,让他们给自己设计服装,设计台词,设计动作,设计朗读节奏。可以说教师创设了情境,使课堂由“平面”变为“立体”,使课堂变成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满美感的信息场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爱上语文。
总之,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以生活体验为基础,语文教师应该强调从自然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从社会中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积累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能有声有色,有情有趣,使语文课堂真正地鲜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者单位 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