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与布置
2013-04-29陈会军
陈会军
摘 要: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完成作业,不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同时还通过作业这个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具有;注重;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
一、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趣味性
一直以来,作业的作用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
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层次性
1.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进行作业量的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就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
三、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注重实践性
谢觉哉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死书库。”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要注意实践性,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材料,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即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激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四、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合作探究性
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新知识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今后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
五、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与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比如,在学完《称象》后,鼓励学生用一些模拟材料试试还有什么好办法“称象”。又如,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配上图,给古诗配画。再如,学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成小话剧演一演。这些类似的作业,都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学科整合性
传统语文作业的内容只局限于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渗透,它虽然能提高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效率,却容易使学生形成狭隘、封闭的知识观。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或思考方法相似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以打破传统语文作业中形成的单纯的语文知识学习观,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包括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应该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从而纠正学生片面性单科思维的习惯,促进其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体现差异评价性
每个人的个性爱好、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们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虽然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必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文学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应该紧扣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使孩子们能融在其中,乐在其中,得在其中,折射出一道道绚丽的作业风景线!让每位教师都能设计出一份份别出心裁的作业,培养出真正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沈会菊.试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问题.[J].小学教学参考,1994(04).
(作者单位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田蓬镇第一中心小学下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