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独特的人生阶段

2013-04-29冉乃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儿童期时期儿童

冉乃彦

少年期,大致是指10岁到15岁这个阶段,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期。不过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由于信息丰富、人际交往频繁和营养增加等原因,少年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提前到来的趋势。

人们眼中的少年期

人们对少年期的认识,最普遍的提法是逆反期,最耸人听闻的评价是人生的危险期。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有时候竟然会出现谈“少”色变的情况,可见,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一种莫名的压力。其实,这些认识是片面的,反映了大众对少年期的认识并不科学、不准确的现状。把少年期概括为逆反期,是因为人们只看到少年期出现爱和成人顶撞的这种表面现象;把少年期定性为危险期,更是把一种错误教育导致的结果夸大为所有少年期的共同特征。

大家对少年期认识不正确,客观上是由于少年期界于儿童期和青年期之间,时间不长,特点不显著,容易被忽视。有些少年虽然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面孔上仍然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表情。主观上,我们对少年期专门的研究的确比较少。以中国知网近期的统计为例:对儿童期的研究文章共有55696篇,对青年期的研究文章共有25811篇,而对少年期的研究文章仅仅有12159篇。也就是对少年期的研究文章数量不及青年期研究的一半,几乎相当于儿童期研究的1/5。

现在,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少年期的时候了。少年期不仅是内心世界出现深刻变化的时期,而且是心理最复杂、冲突最多的时期。本来,少年期应该是可塑性最强的人生最佳塑造期。遗憾的是,多数家庭、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少年期这个特殊阶段,教育跟不上,因此,少年期反而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少年期是内心世界出现深刻变化的时期

一个人,从儿童期过渡到少年期,尽管外部变化不大,内心世界却悄悄地发生了深刻变化。少年的种种表现,让人感到“似乎有人给孩子注入了新的灵魂”。在少年这个阶段,人的精神生活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他的认知能力、脑力劳动、行为、与同学的相互关系、情感和审美以及道德的发展等许多方面的实际表现,都使教师感到不可思议和迷惑不解。有经验的教师也经常抱怨少年工作难做。他们身上常常出现某种神秘莫测、难以理解的现象。

这些深刻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概括的思考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少年的思维处在形式运算阶段。也就是说,少年出现了思维方式的变换,从具体事物中逐渐解放出来,这有利于把兴趣朝着不在当前、而在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少年的思维已经从儿童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为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由于这个特点,少年和儿童期不同,在少年面前,不仅有一个物质世界,而且展现了一个观念的世界。少年已经开始通过一些事件看到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他心目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和情绪,都取决于他的信念、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的看法。少年期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和大脑,重新观察和分析自己及他人,开始运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重新看待世界,这对少年来说是一件大事。这时他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既可能和儿童时代基本相同,又可能有了区别,甚至相反。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是他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之前,他嘴里说出来的往往是重复成人的看法。

最值得重视的是:少年的道德品质,已经从儿童时期的行为习惯上升为更加深刻的思想意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此他将用自己的这些看法自觉地指导他的一切行动了。正确的看法当然表现为正确的行为,而错误的看法必将导致错误的行为。例如,我认识的一个初二学生,有一天突然宣布拒绝学外语。老师、家长软硬兼施,多次做工作也没有用。原来是他和自己的同龄朋友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学习外语没有用处”的结论。

2.认识世界同时认识自己

少年喜欢照镜子,喜欢观察别人,重视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认真、秘密地记自己的日记,喜欢和别人争论,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都说明少年已具有本质意义上的自我意识,从自发阶段开始进入真正自觉的阶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与对内部自我的认识是相辅相成的。认识世界越深刻、越丰富,越有助于更深刻、透彻地认识自我。反之亦然。少年是在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性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

在这个时期,少年逐渐进入“大社会”,原来的特殊保护、扶持消失了,自己必须以本来的状态与客体、他人发生联系和作用,这个时期他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少年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十分迅速,逐渐进入社会,随着所充当角色的增多,少年一时难以将自己整合为一个一致的、同一的、稳定的“我”,甚至感到自我丢失了。有一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这样的心态:我,16岁,4岁的娃娃管我叫阿姨,40岁的阿姨管我叫娃娃。/老师说:你不稳重,像夏天一样狂躁。/同学说:你成熟,像秋天一样深思熟虑。∕妈妈说:你爱消极,像冬天那样消沉。∕朋友说:你有激情,像春天一样生命力顽强。∕于是,我陷入迷惘,我不知道我是怎样?也不知道我应该怎样?

3.独特的观察与思考

一个人敏锐而又鲜明地用心去认识世界,是从少年开始的。少年对世界的观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唯一的、独一无二的、特殊的状态。少年看到了儿童还看不到的东西,还看到了成人常常没看到,确切地说没发现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了。

只有少年似乎开始对真理的公正性表示怀疑,从各方面对其进行仔细观察、检验并按照教师的建议,独立地得出结论时,真理才能变成他的信念。少年不仅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而且也研究道德真理,研究人。他们特别注意研究教师。初中生常常这样评价老师:“我观察某某老师,他每讲一个内容、一个道理,都是有根据的,从不随便说。”“我发现某某老师常常说话不算数,一个要求,说的时候特别严格,过几天,连他自己都忘了。”“我们老师太偏心。成绩不好的学生趴在书上睡着了,老师说:你们看看,一沾书就睡觉;而成绩好的学生趴在书上睡着了,老师则说:你们看看,多爱学习,睡觉还不离开书。”

当然,由于不成熟,少年有着独特的自我视角。比如少年开始抽烟,并不是生理的需要,而是独特的心理需要,他们主观地认为“抽烟能够使自己高大”,在他们的脑海中,好像自己叼上一支烟,就成为了电影中貌似威风的黑老大。不管别人是不是这样看,反正他自己这样相信。

儿童期决定了少年期

当前少年期发生的问题,多数属于“回炉”再教育性质。所以,当务之急,首先应该树立一种认识:少年期并不是必然成为危险期,是儿童期决定了少年期;其次,在行动上,不要消极、被动地等待少年期的到来,要主动、积极地在儿童期开展工作。工作的关键是,儿童期是不是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1.做好事

儿童所处的环境应该是道德财富具体化了的环境,意思是:学生每跨出一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他用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每一个行动,都能在别人身上得到反映,能够给别人带来好处,帮助克服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不亲自去做好事,那么他就不能在意识中积淀、确立善的观念。生活千百次地向我们证明:训练儿童向少年期和青年期过渡的工作,离开劳动是不行的,但这应当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它应能使心灵最细微的活动具体化。

2.阅读

在低年级我们很重视培养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在少年期未能得到发展和强化,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困难。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求知欲旺盛,而到了少年时期,自己的智能发展却很有限,对知识不感兴趣,惰性十足?这是因为他不会阅读。

3.丰富的精神生活

人生的根基是在儿童时期扎下的。这首先是,儿童要学会为别人创造欢乐,并由此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和自豪。其次,培养和发展对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东西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如果在儿童期没有纯朴的爱心、善心,到少年期再培养,由于缺少自身的情感体验,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回忆说,他研究了有违法犯罪少年的460个家庭的生活,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家庭中的知识、美育、道德爱好和要求越贫乏,孩子犯罪的程度就越重,缺少人性、残忍、愚昧的程度就越重。在这些违法犯罪的少年的家里,没有一家有家庭藏书,哪怕是少量的。

4.慎重地对待惩罚

惩罚并不是什么不可避免的手段。哪里充满了相互信任和热诚的气氛,哪里能够使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觉到他与周围人的同思想、同甘苦。哪里能够使儿童刚一懂事就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欲望,哪里就没有进行惩罚的必要。一个人具备了高度的修养,这是从根本上消除惩罚的必要前提。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儿童期时期儿童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氢质子波谱对照研究☆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儿童期语言技能与成人读写能力:29年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