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一难精

2013-04-29高树山

搏击·武印文踪 2013年5期
关键词:祖师爷拳术形意拳

高树山

俗话说:“专一而精”,又说:“样样通、样样松。”可是武术这东西恰恰相反:专一难精。

大凡武术人都知道:郭云深的“半步崩拳”、宋迈仑的“夫子三拱手”、李书文的“猛虎硬爬山”都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都是一时之绝。可是让一个人就只练半步崩拳,别无旁骛,多长时间能再现郭云深老夫子的风采呢?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对不起,到死都不可能!否则,自郭云深之后,一百多年过去了,苦练“半步崩拳”的人多了!怎么就没听说有几个“无敌手”呢?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首先,五行拳的产生,是前辈高人(不论是姬龙风、戴龙帮还是李洛能)在学习其他拳术的基础上,而不是梦中仙授,更不是“生而知之”。能够创造出如此精妙的五行、十二形拳,这位前辈一定精通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有超乎寻常的武术修为,并且通晓他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武术,通过类似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而成,也就是说,那是人家毕生心血、甚至是几代人毕生心血的结晶。如果把五行拳比作一个塔尖,那么十二形、八字功、安身炮、杂势捶等则是这个塔尖的下面的塔身,塔身下面还有一个我们已经无法完全知道的大大的底座,我只知道:它包括心意拳。我们后来人如果只是摘取这个塔尖,而不知道它的塔身和底座,充其量也只是空中楼阁,它深厚的底蕴是无法猜度的,纵然下的功夫比祖师爷还大,也无法再现祖师爷的风采。至少要把塔身一并拿来,才能有所成就。

其次,形意拳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流传,这期间有发展,也有遗失。发展的是我们现在有学不完的拳套子,一套一套又一套,跟卖瓦盆儿似的;遗失的是那“真传一句话”的“一句话”。有些东西,老师的老师都没听说过,我们这些学生的学生又能怎样?比如说:劈拳原本是用拳而不是用掌(李洛能祖师后代所练家传形意拳的劈拳就是用拳),至于用掌打劈拳,是郭云深与董海川大战三日、结为至交(见姜容樵先生《形意母拳》)之后的事儿,是形意、八卦合为一门在形意拳里的标志,是从八卦掌里吸取过来的;劈拳有九种变化、三十六种劈法。而“劈掌”则包容了八卦掌的近乎所有掌法。再比如:一个崩拳有九种变化,半步崩拳只是其中一种,而“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其实是“半个崩拳打遍天下”的误传。流传在市面上、写在书里的只是最基础的一种,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就这一种练法,纵然苦修一生,也很难达到前辈的高度。更何况好多老师在自己都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还会“留一手”甚至“留半截”呢?学了二三十年,老师一手都没给拆过的不是太多了吗?更不用说喂手、散手,这些学生又会“成”到哪里去呢?

第三,再说郭云深,之所以“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是郭云深老先生得着了真传的那“一句话”,苦练全部形意拳,包括五行、十二形、八字功等,以及在他老人家的武术生涯中,接触了解其他拳术,身经百战,最终一看对手就知道其拳术打法、如何应对,“知己知彼”、功力高深,自然无敌,终成一代名家,绝不是离师出山就“打遍天下无敌手”,成就再高的人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郭云深虽然不可能完全清楚祖师爷创造形意拳的全部前提(那个大大的底座),但是他也绝不是只练形意拳,对其他拳术一无所知的人,更不是只练半步崩拳,而是交游广泛,足迹踏遍北五省,所见所闻之多,恐怕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郭云深“半步崩拳”的背后,其实也有一个“大大的底座”,那就是郭老先生全部的形意拳、乃至于他接触过的所有武术的精华。所以他老人家每一动作,外人看来,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崩拳,但实际上,形意五行、十二形的全部、乃至于他接触过的所有武术的精华都已在其中,所以能够所向无敌。

一句话:“崩拳就不是崩拳,所以才是崩拳。”

即便如此,郭云深也只能在耳目所及的情况下才能无敌,距离其师李洛能祖师的不见不闻而能应敌于无形的神拳境界,还有一大段距离,除了天赋原因之外,恐怕还是与那“大大的底座”有直接关系。

今天的我,即使是找到了李洛能祖师的那个“大大的底座”,一百多年过去了,那“底座”里不知已经遗失了多少真华,早已不是当年的旧貌,加之没有了可以经常做毫无顾忌自由交手的各派高手,所以仍然无法重复祖师爷“昨天的故事”,更何况李洛能祖师的那个“大大的底座”是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找到的,所以命中注定,我这张“旧船票”永远也无法登上祖师爷的“破船”,奈何?“无助的我”就只能用“活出一个崭新的自我”,聊以自慰吧!

今日想来,“专一而精”可能有问题,没有哪一个有成就的武术家是只学一门、别无所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圣训,虽历二千五百年之久而言犹在耳,“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诗说,实是诗圣“过来人”的经验之言。文武两途,其道一也。

猜你喜欢

祖师爷拳术形意拳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形意拳十二形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祖师爷呢
趣侃祖师爷
趣侃祖师爷
“祖师爷”不赏饭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
少林拳术图说(七)
拳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