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2013-04-29黄文静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游戏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黄文静

摘 要:游戏是带有情感的,能够解决儿童的心理矛盾,调整消极的情感,在儿童智力、个性、社会性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一代主人。

关键词:游戏教育;心理健康;促进

游戏不仅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让每位幼儿走到一起,他们互相模仿着、比试着、商量着、冲突着,在这种模仿、比较、冲突和合作中,幼儿的交往能力与日俱增。当然,游戏教育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与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组织好幼儿的各种游戏活动,可以促进游戏心理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实现。

一、游戏教育有利于调整幼儿的消极情感

游戏是带有情感的,是能够解决儿童心理矛盾的一种活动,可以使儿童的冲动性在游戏中得到克制。例如:幼儿在玩“构筑游戏——搭积木”时,有时会把搭成的物体用力推倒;在玩“造型游戏——捏橡皮泥”时,会使劲地捏、搓、揉,这些都是幼儿进行宣泄的表现,游戏还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医生、警察、爸爸、妈妈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

二、游戏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中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素,使幼儿及时得到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如:在“做做玩玩”游戏中,是否能够共同作业、大胆表现;在“医院”“美容院”等角色游戏中,是否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有责任心;在玩棋牌类的游戏时,是否能按规则、方法来玩,从而激发幼儿对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积极性。

三、游戏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游戏活动能培养幼儿更好地考虑别人、克服自我为中心的能力。例如:体育游戏“蚂蚁搬豆”,是由四个小朋友共同完成的。一个声音洪亮地喊着节奏,另外三人必须随着口令前进。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互助,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四、游戏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游戏活动可有意识地改善幼儿的不良性格。如:对好动、稳定性差的幼儿,可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安静的角色(如医生、门卫、解放军战士等),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坚持性和较稳重的性格。对于内向的孩子,可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做客、去“商店”买东西,去“歌舞厅”唱歌,从而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克服害羞的心理。当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任务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决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教育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主人!

参考文献:

[1]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2]刘沛.学前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5.

猜你喜欢

游戏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试论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游戏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