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要关注中后环节的实际效果

2013-04-29李莉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多边形内角解决问题

李莉

听了不少公开课后,有一种感受:教师对课堂的引入和新知识的教学往往都很花心思,而对中、后环节的教学安排却比较粗糙:如,“创设问题情境”,大多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活动探究常常热热闹闹,归纳也都能有板有眼;而中、后环节的“练习巩固→应用拓展→回归到问题情境”却常显得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教学应多多关注课堂的中、后环节,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具有实效性。

一、新课学习应关注学生实际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有效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更要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活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

案例1:统计调查类的课,活动多,一般上得都比较热闹,而下面这节课上得就比较有实效。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主要知识是:

1.收集数据的方法——全面调查;

2.整理数据的方法——利用表格整理;

3.描述数据的方法——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人手一份学案,学案是这样设计的:三次讨论,每次讨论都有分析;三个问题,问题不仅设计得有梯度,而且全是这个班的学生不久前才经历过的事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次讨论、三个问题,学案上都留有解决问题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填写。教师通过一句话直接进入问题一。课堂上,学生虽然有交流有讨论,但大多数都是“安静”地在“纸上”忙着解决问题。“落在纸上”实际上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到理性认识加深的过程。由于中、后环节的教学“落在纸上”,使这节课有了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掌握数学就是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新解法。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学生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因此,中、后环节的教学更需要的是“纸上谈兵”而不是“嘴上谈兵”。在一次次动手“练”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正在逐渐形成。

二、优质课教学更要在练习中凸显实效性

敢于舍弃,才能凸显课堂实效性。在既定的时间内课堂教学总目标与单位目标所用的时间成反比,落实非数学化目标势必挤占数学化目标落实的时间,导致数学本身内容的缺失。因此,要还数学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数量上“瘦身”,凸现具体的、核心的课堂教学内容。

案例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7.3“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是节地区的优质课,很有代表性:学生活动——折纸、小组讨论、归纳均有效。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推理、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尤其是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设计三个大表格,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用这种方式,使探究的思路清晰,探究的过程严谨、条理性强,使学生体验到了“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再次回味这节课,觉得这节课还可以做一些调整: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外角和定理以及它们的计算、应用。执教老师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把一块四边形的木料锯掉一个角后,得到什么图形?所得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通过折纸,老师把三种情况的纸贴在黑板上,引出课题)(6分钟);

2.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小结方法(12分钟);

3.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从三种不同的方法,用三个大表格探索、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20分钟);

4.简单练习(3分钟);

5.多边形外角和定理(3分钟);

6.谈谈你的收获;

7.布置作业;

8.引出下一节课的内容——镶嵌(共3分钟)。

很明显,这节课超时了。所谓高效教学,一是要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使学生较快地发展,要对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训练时间的安排,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表述、书写,快速计算、快速解题等。三是促进个性发展,学生的基础状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地张扬个性,提高自信和创造意识。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日臻完善正是教学研究、探讨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多边形内角解决问题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的镶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