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三义街历史地段现状和保护分析
2013-04-29李鹏飞
李鹏飞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历史地段的概念,并对荆州三义街的概况进行了介绍。然后探讨了三义街历史地段保护的整体性、原真性、保护和发展并重的三个原则。最后提出了三义街保护和整治的方式。
关键词:历史地段;荆州三义街;整体性;原真性;保护和发展并重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043-03
1 前言
历史地段是指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历史地段是城市发展中幸存下来的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物质体现。因此,历史地段保存的是活的文化,活的生活场景,活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和研究价值。
2 三义街概况
2.1历史沿革
荆州古城是全国古城墙保存完好的四座之一(其余还有陕西西安、山西平遥、辽宁兴城),也是南方唯一的一座,同时还是目前唯一仍被护城河包围的古域(图1)。但是,城内大部分建筑都已经被拆除重建,只有极少数历史地段被保留下来了。三义街就是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之一。
三义街取义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它紧邻荆州城的大北门,历史上大北门是城北的主要通道。为宦者迁官易职,为士者赴京寻官,皆由三义街出北门。三义街曾经是城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当时街道上店铺颇多,主要经营粮食、木器家具、陶瓷、饭庄、茶馆等,是农村土特产与城镇手工艺器具进行交易的市集,曾经有过相当长的繁荣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功能的置换,人口的迁移,北门片区的经济地位逐渐被城市交通更为便利的区块所取代,三义街的商业功能也逐渐衰退,目前以经营日杂货和农产品的个体摊位为主。三义街在城市的发展中,被荆北路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三义街已面目全非,虽然街口还有仿古的三义街牌坊,但整体风貌已经全部丧失,为现代建筑所取代(图2)。北段历史风貌保存完好,即我们现在所指的三义街历史地段(图3)。三义街历史地段是荆州古城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重要区域之一,对三义街进行整治、规划,对保护荆州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2.2区位及周边环境介绍
三义街位于荆州古城内的西北角,北抵古城墙,南临荆北路,西靠北湖,东接洗马池,总面积17.88hm2。周围分布铁女寺、开元观、文庙、玄妙观等众多古建筑。开元观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故名开元观。后代间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至今其中轴线建筑山门、雷神殿、三清殿、天门、祖师殿,保存尚好。玄妙观位于荆北路中段,其名体现了道家玄学思想的精髓。该观始建于唐代,后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重建。铁女寺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主殿大雄宝殿经多次重修,2002年有过一次“抢救性修复”。荆州文庙位于古城荆州中路西段南侧的荆州市实验中学校园内,现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荆州文庙建于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后经乾隆九年、嘉庆元年两次扩建修缮,殿阁成群,雄伟壮观,后大多毁于战乱,现仅存棂星门和大成殿。
三义街紧邻大北门。大北门上有古城墙上唯一保存下来的门楼朝宗楼。朝宗楼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建。门楼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结构。柱为杉木,直径30cm左右。整个建筑纤秀朴素,表现出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风格。此楼在日寇入侵期间,曾受到很大破坏。1981年进行全面修缮。从三义街出大北门过得胜桥是得胜街。得胜街传说是关羽北攻樊城得胜而归,沿街百姓在此欢迎得胜将士,此街故名得胜街。得胜街和三义街是荆州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两条街道,不过一条在城内,一条在域外,连为一体。
三义街西侧紧邻三国文物古玩街。古玩街西临三国公园湖面,东与三义街片区融为一体。三国文物古玩街南北长约375m,主街是串联院落的形式,街道空间形态强调沿街建筑界面的连续,建筑高度多为两到三层,街面时宽时窄,建筑高低错落,在入口处及各节点处放开,布置雕塑、水景,形成视觉趣味点,丰富空间效果。建筑风格、色彩采用明代荆楚民居风格,创造古朴典雅气氛。
2.3三义街现状概括
2.3.1土地使用现状
根据现状用地调查,三义街历史地段以居住用地为主,公共设施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工业用地为辅(图4)。此外,用地内还有较大的水域。
通过对以上用地的分析可知,三义街用地比较复杂,以居住为主,公共设施用地少,公共配套设施不全,严重缺乏市政设施,工业用地和文化街区的氛围有比较大的冲突。用地内水域较大,绿化环境较好,是三义街历史地段的一大优势。
2.3.2道路交通现状
三义街历史地段内部道路现状以三义街为主,辅以王家巷、观音庵巷。多为前店后宅,街道宽3-5m,建筑多为一至两层,街道高宽比约为10:7。由三义街分支的王家巷、观音庵巷仅宽1—1.5m。小尺度的街道空间亲切宜人,大大增加了行人的交流机会。
三义街的青石板路面不仅亲切,还增加了生活的情趣(图5)。由于多为历史街巷,其道路狭窄,难以满足消防要求,同时停车场地缺乏,应从历史地段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其道路交通。
2.3.3空间格局现状和整体风貌特色
三义街的街巷大致保持着原有的形态,与护城河、古城墙、城楼构成了河——墙——楼——街——巷的空间格局(图6)。其整体空间格局保存完整,是目前荆州古城内唯一保存尚属完好的、具有历史风貌的、十分珍贵的历史地段。三义街历史地段内保存有一定数量能体现荆州传统民居特色的院落民居,且建筑风貌、结构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街道两侧的小巷格局完整,尺度宜人。
2.3.4建筑现状
三义街的老屋大多数是晚清及民国建筑,以荆楚地方民居建筑为主,具有浓厚的荆州传统风貌特征。绝大多数房屋都采用前店后宅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多为一进。由于年代久远、产权关系、缺乏立法等因素,三义街许多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已遭到严重破坏(图7)。加之新建、改造等因素,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受到较大的影响。
3 三义街保护原则
三义街历史地段作为荆州古城中保护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落后了,但采取合适的手段加以保护,必然将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保护中必须注重整体性、原真性和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历史地段保护的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保护对象的整体性。首先是保证历史地段内的历史建筑、历史遗存的保留;其次是历史地段整体的空间格局、历史风貌等物质环境的完整保护;再次是历史地段原有社会活动都应延续下来,不能在保护更新的过程中消失、毁灭,这应是历史地段保护的难点,也是在以往的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因此,对于三义街历史地段的保护,不仅仅是建筑的保护,而且包括空间格局的保护,周边环境的保护,更重要的是社会网络、文化传统和地方艺术的保护。
3.2原真性原则
历史地段是历史遗存下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对历史地段真实性的保护,这也是普遍的共识。
首先是历史真实性。历史地段必须要保留一定数量和比例的物质实体,比如历史建筑、历史遗迹。这些历史遗存下来的遗迹,一般没有达到文物的标准,但数量众多的历史遗迹,构成了整体的历史风貌,是历史地段存在的主导因素。没有这些历史遗迹,历史地段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其次是社会生活真实性:这是历史地段真实性保护的前提和基本内容之一,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生活真实性的保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有居民能够大部分保留。二是原有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因此,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措施上,不应过分地加大旅游商业开发的力度,因为原有历史街区大部分是以居住为主,旅游商业的过分开发,只会导致居民生活方式完全被改变,甚至是不适合再居住。
第三,历史地段的动态发展痕迹的真实性。不同于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发展是动态的,今天展现在我们跟前历史街区是不同历史阶段演变的结果,并将在未来的持续利用中继续演变延续。因此,历史街区在历史阶段中演变过程中的出现的建筑或者构筑物等都是真实性的体现,因此也应考虑适当的保留,而不应该全部拆除,只选择保留固定的某个时期的建筑,甚至是重建、仿建某个固定时期的建筑。
在三义街的保护中,必须遵守原真性的原则,包括建筑物质实体的真实性、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痕迹的真实性。
3.3保护和发展并重原则
历史地段的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观念,保护与发展应该同等重要。发展的途径大致有如下几种:首先是不断改变历史文化街区的使用功能,不断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街区的生活质量。这是历史地段保护的一个基本方向。其次,历史地段必然会有新建的部分,这是街区更新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历史地段内,为了使历史建筑融入时代积极的生活潮流,就必须汲取新的活力。新建的部分必须采用当代的风格。必须使新建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协调,在环境、色彩、尺度、体量和材质等方面与街区环境取得和谐。
三义街的建筑需要重建或者加建的部分很多,如果采取单一复古的手法,丢失了三义街发展过程的信息,实际上对三义街是一种破坏,从而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4 三义街保护和整治方式
三义街现在主要是一个居住性的街区,带有部分零售性质的商业。为了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记忆,街区的生活模式和居住功能应该保留。这就决定了对三义街的保护和整治只能是尽可能减少商业开发和旅游开发,保证原有居民不外迁,保存居民原有的居住空间。保护和整治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分级保护。核心保护区是指三义街两侧传统民居集中的区域。这一部分区域,基本能够完好地保存着三义街的风貌,保留着一部分传统民居。建设控制地带范围是核心保护区外围部分,包括北端的护城河的一半,南端的荆州区文化宫,西侧的三国文化街,东侧的洗马池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因为限制较少,可以引入开发商对这些地带进行开发,丰富三义街的功能构成,提升三义街的活力。
第二,政府统一组织,局部小规模渐进式地保护和整治。就是要循序渐进,不大拆大建,在政府的引导下,集合社会的资金和力量,使三义街的保护和整治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逐步分期分批地保护和整治,在保护和整治中不断的吸取教训,取得经验。在实施时需要注重更新各主体的关系。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动各社会阶层的力量,社会广泛参与。
第三,提供传统文化复兴的平台,以文化带动街区的复兴。对三义街的保护和整治不能脱离地域文化的大背景,必须发挥自己的特点。三义街依靠荆州古域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楚文化、三国文化、关羽文化等都是三义街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第四,保护三义街的历史风貌。首先是保证街巷的尺度不能改变,严格控制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其次是保证街区的整体建筑风貌不能改变。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应采取维修、复原的策略,恢复其原本面貌。对于其他一般风貌建筑,则应从街区的整体性出发,对立面进行改造,使之符合街区的整体建筑风貌。
5 结语
三义街的保护是荆州古城风貌保护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历史地段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延续,发挥其巨大社会价值,才是历史地段保护的核心问题。历史地段的保护应该从整体性、原真性、保护和发展并重的原则出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合理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才能取得历史地段保护和开发的良好文化、经济、社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