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驻极体传声器的应用

2013-04-29李皓瑜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漏极电子技术实践教学

李皓瑜

摘要:驻极体传声器是一种能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声-电转换器件,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对《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驻极体传声器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践教学;驻极体传声器;声电转换;漏极;源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33-02

驻极体传声器是一种能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声电转换器件,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频响宽、灵敏度高、耐振动、价格便宜,因而广泛用于录音机、无线传声器及声控开关等电子装置中。

一、驻极体传声器介绍

驻极体传声器内部主要包括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当振动膜遇到声波振动时,引起内部的电容器电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随声波变化的交变电压。电压变化频率能够反映外界声音的频率,将声音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这就是驻极体传声器的工作原理。驻极体传声器外观见图1。

驻极体传声器的引出焊片有两端式和三端式两种,常用连接方法有4种,具体电路见图2。图中的R既是传声器内部场效应管的外接负载电阻,也是传声器的直流偏置电阻,它对传声器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有较大影响,C为传声器输出信号耦合电容器。图2(a)和(b)所示为两端式传声器的接线方法,(c)和(d)为三端式传声器的接线方法。目前市售的驻极体传声器大多是两端式,几乎全部采用图2(a)所示的连接方法。这种接法是将场效应管接成漏极D输出电路,类似于晶体三极管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其特点是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电压增益,使得传声器的灵敏度较高,但动态范围相对要小些。三端式传声器目前市场上比较少见,使用时多接成图2(c)所示的源极S输出方式,这类似于晶体三极管的射极输出电路,其特点是输出阻抗小,动态范围大,但输出信号相对要小些。无论采用何种接法,驻极体传声器必须满足一定的直流偏置条件才能正常工作,这实际上就是为了保证内置场效应管始终处于良好的放大状态,就像晶体三极管需要满足一定的直流偏置条件一样。

二、驻极体传声器应用

在驻极体传声器应用中,由于驻极体传声器是将内部场效应管的漏极D和源极S引出,作为传声器的电极,因此只要判断出漏极D和源极S,就能确定驻极体传声器如何接入电路。见图3,将MF-47型指针式万用表拨至“R×100”电阻挡,黑表笔接任意一极,红表笔接另外一极,读出一次电阻值;对调两表笔后,再读出一次电阻值,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阻值较小的那一次,黑表笔所接为源极S,红表笔所接为漏极D。此过程还能检测传声器的好坏,在前面叙述的测量中,驻极体传声器正常测得的电阻值应该是一大一小。如果正、反向电阻值均为∞,说明被测传声器内部的场效应管已经开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值均接近或等于0,则说明被测传声器内部的场效应管已被击穿或发生了短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值相等,则说明被测传声器内部场效应管漏极D和源极S之间的晶体二极管已经开路。

驻极体传声器的灵敏度选择是使用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灵敏度是高好还是低好,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要求动态范围较大的场合,应选用灵敏度低一些的产品,这样录制节目背景噪声较小、信噪比较高,声音听起来干净、清晰,但电路的增益相对就要求高一些;在简易系统中可选用灵敏度高一点的产品,以减轻对后级放大电路增益的要求。用指针式万用表可以检测出传声器的灵敏度,见图4,将万用表拨至“R×100”电阻挡,黑表笔(万用表内部接电池正极)接被测驻极体传声器的漏极D,红表笔接“接地端”(对应图2中接法(a)负接地,D极输出);或者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接地端”(对应图2中接法(b)正接地,S极输出)。此时万用表指针指示在某一刻度上,再用嘴对着传声器正面的入声孔吹气,万用表指针应有较大摆动。指针摆动范围越大,说明被测传声器的灵敏度越高。如果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明显,则说明被测传声器已经损坏或性能下降。

图5所示的声控电路就用到了驻极体传声器BM,VTl、VT2两个三极管组成复合管,β值较大,需要输入的基极电流较小,即输入阻抗很高,因此对前级电路影响较小,便于耦合。闭合开关S1后电路便处于声控状态,这时若有声响发生,则声音信号通过BM,三极管VTl、VT2放大电路放大,从VT2的发射极输出,再经耦合电容C4传给三极管VT3,使VT3导通,继电器Jl得电,实现对负载电路的控制。

驻极体传声器是一种能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声-电转换器件,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对《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有着较强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长生,常用电子元器件使用技巧300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蔡东山.驻极体传声器小型前置放大器的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09,(5).

[3]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漏极电子技术实践教学
纳米器件单粒子瞬态仿真研究*
应变Si 纳米NMOSFET单粒子效应
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脉冲调制技术的研究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