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
2013-04-29黄蕾
黄蕾
摘要: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问题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去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教学 创设问题
創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问题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去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能够进入“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说明问题和把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能够很好的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的去调整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的教学。我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应用了“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要能够准确的了解教材中的实质内容
认真的去挑选准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前做好准备,做好铺垫,为了进行问题的情境创设必须要有丰富的、充分的课堂教学材料来作为铺垫,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深度及广度上进行充分、自由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紧紧围绕授课的目的来精心的挑选备课材料,并且能紧扣授课的内容,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能够对授课内容有所延伸。教师在上课创设问题的情境时,可以从开始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很快能够进入高潮。教师为了能使学生们进入创设的美好的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认真细心的去挑选资料,从而使学生们有目的的去学习和从容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经过几次的过渡后,他们就逐渐形成了质疑、形疑、解疑的思路模式。当然,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好多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再对他们意境的创设,引导他们,逐渐将问题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教师进行教学材料的挑选时,需要注意:
(一)要有目的性的挑选授课材料
上课老师在选择授课材料时,要具有针对性,需要对授课的目标、重点及难点去挑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上课的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能更好的去培养他们的思考学习能力,不断使学生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质疑、释疑的习惯。
(二)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吸引性
授课教师创设情境挑选授课素材时,切忌选择假、大、空式的教条主义的材料,要挑选具有新鲜性、吸引力的材料,上课学生才能有愉快的心情,从而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能够合理的设置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时候来设置问题意境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上下呼应,相互制约。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要设置问题情境,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所以要将授课的内容结构设置好,并在其中创设问题情境。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将计算机课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就是一个很真实、很熟悉的情境。计算机这门学科因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就需要授课老师巧妙设置授课结构,将课堂上讲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可以使同学们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另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将课堂上的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过程及内容形式,使授课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了解授课内容,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授课的效率。因此,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规划授课内容时,就需要有条不紊的有计划的合理的去设计,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以教学关键点为中心,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从而生成一条“链”。这些“链”有明确的问题指向,之间具有联系,在解决这些问题链时,能够达到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的目的。
(二)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授课时,课堂上就会很融洽,就会很容易的以良好的心态去思考问题,将自己置于问题之中。只有身处问题意境之中,才能对问题产能兴趣,有动力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心理因素引起的困扰占主导地位,不让学生去思考,即使有了问题,也不敢去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特意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同学们心理没有杂念,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思考问题。
(三)授课老师要擅长设置问题,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思 授课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巧妙的设置问题,将问题藏在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们较为惊喜的发现问题,进而可以让想法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想象问题的所在,从而迫使自己必须去得到问题的答案。正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我并不需要指导问题的结果,而是需要有人能把大的方向告诉我,剩下的就交给我去解决吧。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就需要一个教师在备课之余,还要兼顾学生们的想法,既要将授课内容备全、给学生提供能够引导他们思考的日常生活素材,又要不断的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要作为学生们进入问题情境的指明灯,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诱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问题的情境中,能够发散思维,置身与问题之中,不断的开拓进取,既优化了课堂的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2]高文.《情境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7.8
[3]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