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3-04-29李燕
李燕
摘要:技能教学是专业课教学的主阵地。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技能训练关系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和将来的工作。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注重学法指导的艺术,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情”可以顺利解决以上难题。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技能训练;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76-02
一、学法指导要“有意”
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外联助理总干事德·纳伊曼也认为,今天所教的80%~90%应该放在科学方法、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方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服装专业的一线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方法、训练方法的指导,传授知识、技能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将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训练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想象、记忆作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最终把学习方法的训练与指导化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的训练方法时,既要阐明意义、明确要求,又要检查落实,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训练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在服装制图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与训练内容时要做到“有意”,在基本款掌握熟练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诱惑”,适时地给学生展示一些当季的流行变化款,引导学生观察变化款与基本款的异同,进一步分析其设计风格及变化元素。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使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制图假想,并产生制作变化款的初步构想。有了初步构想,教师就应把不同款式的制图当做指导训练方法的载体,制图时渗透设计方法的指导,分析讨论时渗透分析方法的指导,记忆绘画时渗透记忆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用教师指导的学法进行自主学习、课外学习。如果长时间、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并运用分析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解决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问题。
二、学法指导要“有机”
所谓“有机渗透”是指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技能训练内容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技能训练内容的完成依赖于科学的技能训练学习方法,技能训练方法的指导伴随着技能训练内容。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找准教学内容和训练过程的结合点,即通常所讲的“渗透点”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的把握时机,抓住“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的指导。例如,在制作上衣的过程中,重点分别为“装领”、“装袖”,抓住这两点进行渗透指导,学生制作上衣时就不容易失误。
2.有机渗透要适度
专业课课堂教学训练中的学法指导伴随课堂教学任务进行,它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只能在有限的时机和空间内进行适当点拨、归纳、讲授,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法指导只有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服装制图的“泡泡袖”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在绘图方法上给出“建议”让学生试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建议”。事实上,学生不但没有因为“建议”影响自主思考,反而提高了绘图质量,拓展了思维。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思考并积极表达见解、激发创作完美作品的潜能。当然,让学生自己找到训练的难点是不容易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提醒学生,再加上“有机”的学法指导,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学法指导要“有序”
一般来说,学法指导包括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完成课业的方法、学科学习的特殊方法这三种类型,每种方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有所不同。此外,在专业知识、技能的不同发展阶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服装专业课堂教学中,技能训练中的学法指导要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有序列地进行,避免随意性。具体地说,学法指导要考虑学习内容、学生差异和学科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学科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从而完成学法指导的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服装结构制图学科的学习方法,包括绘图方法的顺序、打版方法、裁剪方法、制图标记、推板方法、排版方法等,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由浅入深的知识链链接。学生掌握基本的服装制图方法后可开展分层教学,对于基础阶段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学习服装结构设计;对于服装设计创意能力、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服装工艺设计与制作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进行深入学习与训练,钻研专业领域前沿的技术,并对其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使之成为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总之,教学与训练中学法指导就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有序渗透,使整体的学法指导工作全面具体、重点突出、灵活多变,形成具体化的服装教学体系。只有做到“有序”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这是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
四、学法指导要“有情”
课堂教学的双边交流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课堂教学渗透情感的具体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参与者,可以与学生共同活动、体验、感悟。通过情感共鸣,使学生加深制作记忆,也使教师在交流中深化自己的情感和理性认识,使思维更加活跃。在感情渗透的过程中,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民主且健康有序。例如,学生在训练中遇到难题时,教师应站在操作者的角度理解学生,与学生交流训练的感悟,一起探讨失败的原因,让学生重拾信心,鼓励学生重新再来。这种情感交流是学生战胜技能训练困难的动力来源,通过情感的渗透,让学生体会艰苦训练带来的乐趣,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激发更多的学习热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中,通过“有意”、“有机”、“有序”、“有情”的渗透,让学生对专业形成从无知到认识、从认识到热爱、从热爱到为之奋斗的意愿,从而使用专业技能在社会中去展现自我。专业课教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热爱本专业并愿意为专业技术的成长付出努力,用技能提高生存质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苏永刚.服装时尚元素的提炼与运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元风.服装设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陈丽卿.设计的创意思维[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5](美)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M].齐东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