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有效教学的探讨
2013-04-29周全
周全
摘要:高校的历史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历史教学不感兴趣,导致效率低下。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直是高校历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文章对此展开深入探讨,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高校历史;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78-02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进行了解,对人类进步的规律和原因进行研究、认识,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历史教育的目标和出发点,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高校的历史教学远远背离了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宗旨,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历史知识,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作为历史教育的最大价值。在这种错误的评价体系和观念的指导下,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战。笔者从事多年的历史教育,认为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认识历史学科的地位,改变过去的错误教学理念,把提高高校历史教育的有效性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有效教学概念分析
有效教学概念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构建出符合当代教育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体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这种措施提高教学效率。虽然高校历史教学有效性具有特殊性的一面,但也符合有效教学的一般特征,因而不能单独对高校历史有效教学进行分析。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成绩已不是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密切关系。开展有效教学的方式有:第一,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习并产生愿意为学习付出付出的动机,同时懂得学习的方法、设定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进行准确定位,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为此制定计划,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第三,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由此可见,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二、提高高校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多样化
在当今大学历史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个性思维得不到张扬。高校教师应该明白,大学生在知识上、学习经验上,甚至思想上都有自己的主张,大部分学生不甘心在课堂上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历史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无声反抗,不能积极地学习历史。很多教师面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冷漠态度,不从自己的教学模式上找原因,反而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上找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大学教师,要时时进行深刻反思,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一些可以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抛出一些有质疑的历史问题引导大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辩论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在这种灵动的教学模式下被调动起来,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学生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就会逐步形成。
2.教师素质力求不断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的实效性。课堂上经常发现历史教师手拿教材,按照教材内容从开始讲到结束,一堂历史课紧紧围绕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殊不知,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要比中学生强很多,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大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完成。学生在课堂上期望听到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或通过教师自己的想法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总结和消化,最终整理出的讲义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知识。新时期的大学生对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促使教师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識,还要学习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己的教学,让大学生汲取更多的养分。
3.教学手段力求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是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历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主要通过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实现。
(1)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有重点地制作教学课件。因为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学中不能涉及方方面面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制作教学课件,备课过程中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过去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学术动态,研究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历史内容等,然后把这些资料有机地组织起来制作成课件,并在课堂上熟练地应用。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通过多媒体生动有趣地展现教学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能有效地节省课堂时间。
(2)善于利用学校现存的光盘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近年来,高校都储存了一些专业的或非专业的史学光盘资源,既可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加大教学的直观性,还能将光盘作为制作课件的素材,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和课堂探究,做到有的放矢。
(3)善于从网络上获取历史信息。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包括历史图片、历史影像和资料等。高校历史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及时介绍给学生。不但能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有效拓展教学空间、加强知识传授的效果,还能进一步活跃课堂。全面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方式的作用,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多向沟通交流,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智力潜能才能得到自由发展,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4.教学评价体系要体现发展性
历史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最常用的是结论性评价,也就是通过笔试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导致高校历史教学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历史学科评价机制,实施发展性评价。例如,把大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率、学习方法、个人进步状况及实践活动纳入发展性评价,在全面的评价中让学生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总之,高校历史教学既要符合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需求,更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高校历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并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有效性,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做好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王中华.刍议历史教学中的讲评[J].新课程(教师版),2007,(09).
[2]李来宝.历史教学课堂互动与探讨[J].考试周刊,2009,(10).
[3]左联芳.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学时代(B版),2006,(08).
[4]张玉堂.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J].河南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