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诗汉译中意象美的传递

2013-04-29张迟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修辞

张迟

摘 要:本文首先对英诗意象类型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类,在此基础上以《英诗赏读与美感再植》第三章中所选的译诗为例,对其在神似与形似之间的取舍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英诗翻译中意象美传递的方法。

關键词:英诗 意象美 修辞

[KG2]一、引言

诗歌的美,除了语言的选择,音韵的配合,还不能少了丰富的意象。意象是对物体或感官体验的具体呈现,有助于唤起与物体或体验有关联的情感,可谓是诗歌的“情眼”。西方诗学中的“image”这一概念,即“意象”,是英诗的重要要素,也是把握全诗思想感情的关键一环。“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形态与情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1]

二、英汉诗歌中意象美的表现

英诗中意象的种类很多,以人类的感觉器官为基础,可以将诗歌的意象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意象。如果从动静的角度上来看,英诗的意象又可以分为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从抽象具体的角度上还可以分成抽象意象和具体意象。除此之外,英诗意象的另外一个特点便是通过明喻、暗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来体现意象。本文在此基础上,将意象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作用于读者感官的意象,一类是借助于修辞传达的意象。以下,文章将从这两个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对英诗汉译中意象美的传递策略进行探讨。

三、英诗汉译中意象美的传递

1.作用于感官的意象

如果说诗歌的美通过音韵与节奏直接地吸引读者的感觉,那么意象便是诗歌间接地作用于读者的途径。作用于读者感官的意象,牵起读者对相关事物的回忆和联想,基于每个读者不同的生活经验,形成各异的丰富的图景和感受,便是作用于读者感官意象的魅力所在。如A·A·米尔恩的《镜》中的一节:

TheMirror

Alan Alexander Milne

Between the woods the afternoon/Is fallen in a golden swoon/The sun looks down from quiet skies/To where a quiet water lies/And silent trees stoop down to trees.

在这首短短的一节诗中,蕴含着丰富生动的意象。“The woods”、“the sun”、“quiet skies”、“quiet waters”和“silent trees”都是视觉意象,单单这些意象叠加在一起便描绘出了一个温暖静谧午后;而动觉意象“fallen”、“look down”、“lie”、“stoop down”的生动运用又为这个安静的午后添加了一丝慵懒和恬适。另外,抽象意象“golden swoon”的运用更让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这些意象的结合使短短几行诗句便牵起了读者的丰富想象:一个晴朗的午后,太阳微微斜射在安静的树林,仿佛万物都在这温暖中迷醉,昏昏欲睡,舒适又安详。从分析中我们发现,原诗整体的美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生动优美的意象来传达的,自然翻译的时候意象的传递便是译者的首要任务,所以在注重原诗音韵美的同时,如何充分地将这些意象传递给译语读者,成为译者在翻译本诗时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来看译者对这一小节的译文:

A·A·米尔恩

午后飘落在丛林/洒下一片金色的眩晕/太阳从净空投下目光/下面是安谰的水域一方/沉默的树向树低首躬身。[2]

对照原文,仅从第一二行的翻译就不难发现,译者在翻译时并没有与原诗逐词对应,而是优先了对诗歌意象的传递。原诗第一段第二行的动觉意象“fallen”在译诗中被拆解成了“飘落”和“洒下”两个动觉意象,加入了译者的理解和创造,虽没有逐词对应,但是这种拆解和重构,却恰恰使原诗的意象美在译诗中变得丰满。拟人化的“午后”懒洋洋地“飘落”在“丛林”,并“洒下”了温暖的“金色眩晕”。在这里,“眩晕”本来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但是在译诗中被具体化,变得可以被“洒下”,这一巧妙的翻译使译诗的情趣和美感得到了提升,在意象上不逊原诗。本节的后三句中“净空”、“安谰”、“低首躬身”等词也生动地传递了原诗的意象。可以说,译诗在准确理解原诗意象的基础上做到了对原诗意象的忠实,并且灵活地运用了译语的特色,使得译诗的意象饱满,意境完整,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2.借助于修辞的意象

相对于激起读者感官感受的意象,借助于修辞的意象则更牵动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情感的升华。英诗通过明喻、暗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具张力,而修辞所带来的思维上强烈的跳跃性也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感觉冲击和审美体验。先来欣赏A·丁尼生的《鹰》:

The Eagle

Alfred Tennyson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And like thunderbolt he falls.

原诗对鹰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诗歌的最后一句则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like thunderbolt he falls”既是动觉意象,同时又是修辞意象,通过“thunderbolt”的意象勾起读者的想象,将鹰俯冲时的英勇和迅猛形象地表达出来,与诗歌前边的静态意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整诗的结尾有力,意境深远,同时也使诗歌的意象从作用于读者的感官层面而上升到对情感的冲击。再看译诗对此处修辞的处理:

A·丁尼生

弯弯的利爪抱定山岩/它兀立的地方离太阳不远/四周是一片蔚蓝/下面蠕动着满是皱纹的海面/它雄视在高高的悬岩/蓦地向下冲击像一道闪电。[3]

译诗以“蓦地向下冲击像一道闪电”来译原诗最后一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译诗把“像一道闪电”的比喻放于了诗句之后,而在句首加入了“蓦地”一词。是译者在对原诗意象准确把握基础上的创造性加工,增强了译诗语言的力度,体现了鹰的敏捷和矫健,读起来感觉真切强烈。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不同,英语中将“like a thunderbolt”

这个修饰短语前置则达到了强调的效果,在意象上形成了对读者的冲击。但是汉语的语法规则并没有将“像……”的修饰成分提前表示强调的语言习惯,遇到此类情况时,汉语往往会以添加副词方式进行强调。正如译文中“蓦地”一词的使用,将闪电的猝不及防和迅速体现得生动准确。

四、结语

人们常把意象比作诗歌的灵魂,充分体会原诗的意象之美,并使其在译语中得到充分的再现,是英诗汉译的一个重要职责。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提高对英诗的审美能力,是将原诗意象通过译语进行有效传递的前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则时刻以充分传达原诗的意象为重要责任,并不强调与原诗的逐词相对,而是在整体上追求意象美的完整表达,力求同样激起译诗读者的丰富想象和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陈良运.诗学·诗观·诗美.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

[2]李云启.英诗赏读与美感再植.北京,人民出版社.P73.

[3]李云启.英诗赏读与美感再植.北京,人民出版社.P77.

猜你喜欢

修辞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修辞与“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报告
浅析在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