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点修辞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3-04-29牛淑敏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

牛淑敏

摘要:文章首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标点符号的基本修辞作用,然后对标点修辞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初步探讨了标点符号修辞作用将朝着标点活用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标点符号 修辞作用 标点活用

一、引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内心活动、表情和说话都是丰富多彩的,写成文字就难以再现生活的光彩,显得苍白、呆板。如能巧妙地使用标点符号就能协助文句表达感情色彩,可以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显得隽永、蕴藉、耐人寻味,起到不同寻常的形象表达作用,帮助我们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细腻、微妙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增添艺术色彩,起到文字难以起到的独特的修辞效果。但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修辞作用却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阅读时不推敲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作用,写文章时又不知怎样精当地巧用标点符号来表情达意。如何精巧地运用标点配合文字来表情达意,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

二、标点符号基本修饰作用的体现

研究标点符号和修辞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研究如何使标点帮助文字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根据文字内容的需要,使停顿时间延长或缩小,并消除歧义。这方面常常涉及到句号、逗号、顿号和分号等标点;

第二,根据文字内容的需要,使语气(包括感叹和疑问等)增强或减弱。这方面常常用到感叹号、问号以及句号、逗号等标点;

第三,根据文字内容的需要,使某些文字有突出的位置,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起强调作用。这方面常常涉及到逗号、引号、破折号、冒号、着重号等标点;

不仅在汉语中如此,英文中标点符号的修饰作用也极为突出,如“I darent—I dont think—it would be right—to be alone—with you,sir”Becky said,seemingly in great agitation.“Oh sir Pitt!”she said“oh,sir—I—Im married.”William Makepeace Theckeray Vanity Fair。这是某部名著的几句话,大意是克劳莱小姐生病,利蓓日夜照料她,以博得那位小姐的欢心,克劳莱的弟弟毕脱爵士,为了得到他姐姐的遗产,竟不顾自己的贵族身份向他的女家庭教师——他姐姐的女伴蓓加求婚。上面的话体现了蓓加在贵族身世的毕脱爵士面前的腼腆、胆怯和内心矛盾,蓓加顾虑不便直说,用“——”表达得更加含蓄委婉,表现她说话时的态度,说而又止,断断续续,但语言内涵丰富,富有表现力。同时烘托了蓓加的人物特性。

三、标点修辞研究回顾

回顾过去对标点修辞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标点修辞功能上,本文将结合实例对标点修辞功能进行回顾。

第一,先看一个标点用作停顿消除歧义的例子,比如:下雨天留人不留,这七个字如果不加标点,则会形成两层相反的意思,造成读者歧义。

下雨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人?不留。

如果书本有这么一句不加标点的话,我们应当如何去理解呢?不加标点的这七个字,按两层意思理解均合情合理,所以标点消除歧义的作用在此体现得异常深刻。

文章不可没有标点。古人读文章,不仅要会认字,而且还要会句读。不学会句读,即使什么字都认识,文章仍然读不通。例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上面一段话出于《四书》中的《大学》篇。意思比较清楚。然而,一个地主的两个蠢儿子,却有着不同的标点法,哥哥是这样断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他点到这里,以为印书者多排了一个“得”字,于是把这“得”字挖了下来,扔出窗外。弟弟是这样句读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他读到这里,以为印书者少排了一个“得”字。这时,窗外飘飘扬扬地飞下一张张纸片。他伸手一接,拿来一看,正好是书上少了的“得”字。天赐其字,喜出望外,马上贴了上去。

这则故事,其用意固然在于讥讽地主的两个儿子的愚蠢。不过,从中也说明了文字中不加标点的弊病。文章必须有标点,古文是如此,现代文也是如此。郭沫若同志曾经指出: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重轻。他又说过: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

第二,标点还具有增强情感,升华情感的作用,简单的文字再和标点的有机组合,就会像镶嵌在金项链上的宝,变得炽烈而铿锵。下面是登载于1984年5月12日《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散文诗:

爬山虎

阳台。亭角。屋担。围墙。

哦,每个空间,都热忱地期待着爬山虎。

爬山虎来了!怕什么高墙壁立,头——向——上!向上爬呀,向上爬!爬到哪里,哪里就耸立起一道道绿屏,爬到哪里,哪里就荡开一层层绿波!

莫非爬山虎真有脚么?有。在它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枝状的六根细丝——那就是爬山虎的脚呀!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片绿荫!见缝插绿,锲而不舍。绿化城市啊,就要有爬山虎那样的虎劲。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我们再来对其作一些标点符号运用的修辞分析。这首诗的第一、第二节语气平实、节奏缓慢。第一节只用了四个词,共八个字,却用了四个句号。它像一组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人们带到特定的环境里。四个句号,给人们以较大的空隙时间,去想象“阳台”、“亭角”、“屋檐”、“围墙”,获得了较丰富的形象,为下文描写爬山虎提供了条件。第二节,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出了每个空间对爬山虎的热忱期待。它由一个感叹词和一个陈述句组成,语气轻柔而含热烈。“哦”这个感叹词后面不用感叹号,而是用了逗号;“每个空间”对爬山虎的期待是“热忱”的,但句尾也没有用感叹号,而是用句号。标点和文字的有机结合,使人们感到这是作者发自心灵的温柔的呼唤,形成了一个静谧优美的意境。

如果说第一、第二节是抑,那么第三节就是扬了,语音变得炽热而铿锵,作者在此用了第一个感叹号,它如同平地上耸起的高山显得突兀、显得伟岸。感叹号加强了音量,充满了赞美之情。破折号和感叹号的巧妙配合,抽象的标点显示了巨大的作用,让读者看到了爬山虎不畏千难万险奋力向上的不折不挠的精神。下面的文字,句子中大多以逗号作短暂的停顿,句末都用感叹号,使语言气势磅礴,犹如奔腾的江河直泻而下,写出了爬山虎“雄霸一切”的英雄气概。

第三,如果讲到标点的强调作用,其实很多标点都具有此功能。比如吕雷《海风轻轻吹》中:

“晶晶——你等等我!”卫卫痛苦地向着晶晶远去的身影呼喊。

海滨上空响起一个女孩子响亮而清晰的声音:

“我们从此—— 一、刀、两、断!”

卫卫的父母“开后门”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事,晶晶知道后,愤怒地发出了“我们从此——一、刀、两、断!”这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强调突出了晶晶的高尚和无私无畏,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不正之风的愤恨。

按顿号的常规用法,“一、刀、两、断!”中间是不应该用顿号的,但作者根据内容的需要,特意用顿号来隔开,以表示“一刀两断”的决心,这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用法。又比如下面的例子,《北京青年报》的《募捐,仅仅三分钟》中:

平海南把自己的证件交给警察。

过了一会儿,警察解释说,前门地区搞募捐,围观的人太多,怕坏人乘机做案,所以把他带走。

从平海南挂上募捐牌到被警察带走,仅有三分钟。

仅仅三!分!钟!——

另一位警察送平海南出门时说:“中国人素质太低。你募捐也没有用!”

“仅仅三!分!钟!,用了三个叹号也是为了强调”仅仅三分钟的艺术效果。

四、标点修辞研究展望

如今,标点的修辞作用研究得更加细致,标点符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用法,而是有了更生动的用法。

第一,书面语言不像口语那样,可以通过语气等来表达说话人的暗含意思,语气很容易透露出说话人的心理,但是书面语言却在这方面显得相形见绌,如何通过文字表情达意,是一项高超的技术,通过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则可辅助配合完成,而传统的标点符号用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更多的要求,有必要创新更能表情达意的用法。现一些标点符号,尤其是标点符号的超常用法,逐渐进入人们的眼帘,这为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第二,逗号也能使文句增色生辉,并不像有的人认为的可有可无,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逗号增强文句感情色彩的功能是很显著的,甚至力敌万钧。孙犁的《荷花淀》中有这样的描写:

水生嫂等几个女人看望丈夫回来,很快忘记了没见着丈夫面的不愉快: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后来,她们发现鬼子的船追过来了:

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读了这几句话,读者都十分佩服善用白描手法的语言大师孙犁。他不用浓墨重彩刻画几个女人的心理活动,而是巧妙地用逗号把象声词“哗”按不同方式组合,加之最后的叹号,使读者感到桨声不绝于耳,节奏缓急萦绕于心,几个女人前弛后张的形象映现于眼前,而且将人物感情前后的变化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有着语言难以表达的韵味。

第三,运用省略号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如:

鲁迅得知“我”的母亲已通知闺土,闰土马上要来看我时写道:

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鲁迅《故乡》)

“这好极”后面的叹号表示了“我”当时喜悦的心情。“他,——怎样?……”里的破折号、问号表现了“我”对二十多年未见过面的闰土的关切和急于要了解闰土近况的心情。后而的省略号又说明有很多话要说。

五、结语

本文从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谈起,标点符号作为文字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停顿时间延长或缩小,并消除歧义;使语气(包括感叹和疑问等)增强或减弱,升华或削弱情感;它根据文字内容的需要,使某些文字有突出的位置,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起强调作用;根据文字内容的需要,使语音延长或者断断续续等。接着从回顾标点的修辞作用的方面列举例子进行分析,最后从标点修辞展望方面进行叙述,提出了标点活用的一些新用法。

参考文献

[1]郭俊书.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探因[J]. 现代语文,2006(6).

[2]韩凝.浅谈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J]. 读与写,2008(3).

[3]李墨.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J]. 文学教育,2011(2).

[4]李瑾.鲁迅作品中标点的相似性[J]. 现代语文,2007(3).

[5]梅丽娅.标点符号变异修辞初探[J]. 考试(教研版),2010(01).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
池塘里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考查的新动向
标点符号的争吵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老师是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标点符号易混点例析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