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活动提高品德与生活课课堂效率
2013-04-29王宇
王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儿童天性爱玩、生性好动,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各种有趣的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那如何开展活动提高课堂实效呢?多年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教师要关注活动的质量,用简单的活动提高品德与生活课课堂效率。
一、简单活动源于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重视儿童的生活,生活是学生宝贵的课程资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进而设计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主题单元《我爱我的身体》中《保护牙齿》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主题活动:1、平日生活中你是怎样保护牙齿的?这一简单的问题,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学生充分联系平日的生活,把爸爸妈妈平日要求的告诉其他同学,发现了许多的共同点,找到了共同话题。这样既使他们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也加深了一些好做法的印象,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2、“我来教大家刷牙”。让学生把自己在家里所学到的刷牙方法带到课堂,低年级的学生都乐于展示自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都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其他人。因为每个家庭的差异,刷牙的方法也自然存在差异。这次就自然产生分歧,教师就抓住这一矛盾,让他们展开辩论,讲解各自的理由。在辩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尤其在“苗医生”(孩子的妈妈是医生)的讲解下,他们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法,还学会选择牙刷。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家长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简单活动源于精心设计
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儿童的年龄、心理、家庭,精心设计贴合儿童的需要的活动,力求让每个儿童都能平等的体验、经历活动过程,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时,老师把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把种花、献花、国王的话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活动再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国王为什么会对雄日竖起大母指的问题,学生们从表演中看到了雄日不换种子的诚实,体验到了诚实的行为人人称赞,诚实的孩子更快乐。有时我们教师想方设法设计各种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可偏偏事与愿违。如在上二年级下册主题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中《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小组选择买一种小动物带到学校饲养,目的是希望培养学生爱动物,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友好。学生们按照要求买小动物,有的买来小兔子、小仓鼠、荷兰猪,。上课时,所有的孩子们都兴高采烈,这些可爱的动物吸引了他们,大家都围着小动物转。看似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其中,实际却是拿动物的孩子抢占主阵地。(不难知道买的孩子家里条件都不错,父母很支持孩子的学习。)小组活动时,他们非常爱护小动物,根本不让其他孩子动手,连看都要受限制,自然发言的也基本都是他们。课后教师在进行反思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关注了活动的丰富多彩,忽略了儿童的实际需要。这种现象也折射出现在的课堂,老师们常是为“活动”而“活动”,关注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如何通过“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活动的实效性。所以我认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关注每一个儿童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享受到活动带来的幸福,更能从中有所获。
三、简单活动源于活用资源
活用身边的资源实现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选择资源,使用资源,用活资源让课堂在简简单单中实现高效教学。如上二年级上册单元主题《我爱我的身体》中《保护肠胃》一课时,在备课过程中我一开始设计的活动是让学生用用气球的来体会胃吃撑和饥饿时的样子,明白合理进食就是在保护肠胃。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竟然出现了气球满天飞的情境,虽然我尽力控制,可是气球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太大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在气球上,你吹得大,我帮你吹,甚至有一个男孩还把气球吹爆了,当时的场面可谓壮观。最后是在我的威胁下,学生的情绪才稍有缓和,勉勉强强的把课上完了。课后班主任老师还告诉我,学生今天都“彪”了,气得她把气球都没收了。在下一个班上课时,我根本就没敢再布置让学生带气球,计划就互相讲讲吃得多少对胃的影响。上课时,我忽然看到很多学生都带了彩笔,便想到让学生拿笔画画撑着的和饥饿的胃,并把胃拟人化,画画不同状态时胃的表情。结果竟也是出人意料,孩子们笔下的胃是各式各样,神态也不一。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直接体会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这次的经历也更让我明白了,活用身边的资源,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四、 关注活动的后续效应
对于活动教师不能只停留于当堂课,更要关注它的后续效应。很多的活动我们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当时的效果特别好。很多孩子会深受感动或者教育,在课堂上表决心做承诺。但是由于其自身年龄特点和各方面原因,这些决心和承诺只停留在当堂课,教师一定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的后续效应。如一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我们播种春天》中的《让秋天收集的种子发芽》一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播种下一颗颗种子。但不是种完种子这节课就完成了,教师更要引导孩子进行后续的工作——培育、记观察日记。和孩子一起经历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甚至结果,共同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像这样的活动,教师对活动的后续关注比较简单好实行。但是有些课却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延续活动。如一年级上册主题单元《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中的《养成生活的好习惯》一课,上课时通过交流、讨论动手做做看的活动,孩子们都表示要养成“按时作息”“不过度看电视”“保护眼镜和牙齿”等一些生活好习惯。可是课堂是课堂,回到实际生活中,能做到的孩子又有几个呢?为了让孩子们把课堂所学用到生活中,我设计了生活好习惯卡片,请家长帮忙监督,划卡。这样一来,就很好的督促了学生,使得活动延伸到了家中、孩子的生活中。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他们做起了校外老师,教育孩子,使得这一活动行之有效的展开而不是一时。这项活动整整延续一个月,很多学生借这一契机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会让他们受益终生。而我的工作也得到家长的认可,受到好评。
我认为,品德与生活离不开各种活动,而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诚如“当代西方活动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实经验促进发展。” 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我们用简单的活动创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