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五段学习法

2013-04-29于敏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答题读书

于敏

摘 要: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总是离不开读书、答题、记忆这三个环节,而记忆又是学生所费心的事。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呢?仅用这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浅谈一下历史五段学习法。

关键词:读书;方法;答题;语言文字

一、读书,顺理成章,明了纲目

中学生时代,主要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所以要读好、读熟、读懂每一本书。所谓读好,是指读书要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四到之中,心到最急。读书大番要“正襟危坐”,只有身正才能心正、眼正。口出形,多在初读重字形声;意在顺乎思路,终成线索。

二、答题,搞清问题与课文的关系,使知识扎下根

如果说熟读课文是学习的开始,那么,解答问题是理解知识的开始。答题时,首先应明了答案,然后把所要答的内容从课文中摘出来。“摘出”的过程是弄清知识和课文种种关系的过程。即把知识的根源扎在课文中,否则,就如同水中的浮萍、断线的风筝,飘忽不定,记了又忘。

三、浓缩法,检查自己对知识理解深浅的一个方法

学习是无止境的,方法,只要你肯去想,也是丰富多样的。我想淡一下“浓缩法”。当你把问题从课文中摘出后,运用浓缩法,先把段意用一句话来概括,再把句意用一个词、字来代替。在提炼哪一句、一词、一字中,就是对问题由浅入深、逐步理解的过程。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标志

知识一旦换成自己的话说,就又是另一番情趣。口头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熟悉、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用自己的话说”,是你对知识掌握的又一次升华。把书上的文字语言变成口头语言,从语言角度,实际是一次语言的再创作。我们在历史学习中之所以费事,采用口头语言,目的是要从“再创作”中再次寻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哪些认识肤浅和理解不深之处,口头语言更容易被我们记忆。

五、文字语言,书上的语言准确、简练

对事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后,在思想上就会力求自己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口头语言与文字语言相比较,当然还是书上的语言更准确、简练。离开了书本,又回到了书本,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画圆,是一个螺旋式向上的新圆,是一个扩大了的圆。让我们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在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中,画更多的新圆和扩大了的圆。

参考文献:

[1]赵志辉.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研讨会综述.学周刊,2010(22).

[2]王萍.浅谈教学中“课堂三分钟演讲”.现代教育信息,2010(3).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答题读书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邀你来答题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