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知识掌握的有效性

2013-04-29徐杰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动手自主学习

徐杰

摘 要:科学课是一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来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本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动手;自主学习;观察想象

小学科学课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值得教师去探讨的问题,对于我这样一名刚进入学校不久的新教师来说,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如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下是我在教学中一些微薄的体会。

尽管一直以来都提倡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受到限制,而且对于科学课程,学生家长并不重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学生对于科学课学习的概念基本有两种:一是科学课就是玩的,并不重要;二是把科学课当成语文课,认为科学就是一门背的学科。学生对于科学课并不理解,所以必须先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要让学生知道大自然充满了奥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有趣的现象。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一堂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让学生喜欢科学,学好科学?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科学的目的,科学课的教学只有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才是有意义的,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一、为学生创造动手条件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加强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指导,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操作前教师自己要先认真研读科学教学大纲,了解各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目的,分清哪些实验需要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哪些实验可以由老师进行演示性的操作。根据科学课教学,积极去探索、开发。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条件、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实验的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气氛

学生天性爱玩,课堂上的大多数实验活动其实有许多是学生认为很好玩才去做的,这样的活动毫无目的性,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活动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所以在做每个探究实验前,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看得更加清楚,等等。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前提,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为根本,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吸收知识,获得创造性技能和思维,养成科学的创造态度。兴趣是创新产生的必要条件,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础的途径,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教学中还要创造条件,通过观察启发学生想象力。如巧设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发现;教师演示,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了解操作方法、实验要求;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事物本质、特点等。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是很有趣但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

四、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

科学教学应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熟悉的场景出发,提出问题。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平时在生活中所看到过的物体的沉浮情况。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观察砖块和木块的沉浮

提问学生:砖块和木块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对砖块和木块有较好的生活经验,基本都能判断正确。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砖块沉,木块浮。继续提问:沉和浮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然后我根据各小组的发言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概念,确定了判断沉和浮的标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判断沉和浮的标准,学生认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判断出沉与浮,为下面活动二的预测和探究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埋下伏笔。

活动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我先让学生预测这7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并把预测理由和结果填入表格。

给每组学生发放材料,要求进行实验观察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操作,要将物体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能扔进水中。

引导学生将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预测错误?而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又是什么?

全班讨论。

学生可能会得出质量、大小、材料等因素,先不做论证,在下面的活动中继续研究。

本活动纠正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沉浮的潜意识判断,学会了实验观察和对比,初步明白了哪些因素会对物体沉浮造成影响。

活动三:将同种材料切分和叠加,观察沉浮情况

首先,引导学生推测:橡皮在水中是沉的,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它们切成一半一半,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怎样?如果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又会怎样?

让学生把推测结果写在表格里,并写出预测理由。

我进一步追问:那你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汇报过程中,我听取学生的想法,并给予指正和修改,帮助学生确定最后的实验方案,并且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由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将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接下来发给学生实验的材料。在实验过程中,我将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实验中,发现亮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我及时给予帮助。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录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这样不仅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只有经过思维的加工才能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也是认知的必要过程,所以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小组总结。

2.代表汇报。

3.最后通过师生间的讨论、质疑和否定,我们得出结论:

同种材料的物体,改变他们的体积、重量,沉浮不变。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并且使实践活动取得创造性的成功。

(三)课堂总结,巩固新知

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科学概念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制订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改为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探究后反思,谈谈探究后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这种现象引发了我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科学教育怎样才能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课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向40分钟要质量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努力探索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都京华.走进小学科学教育新境界[J].关注课堂,2006(7).

猜你喜欢

动手自主学习
我也来动手
多举措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