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
2013-04-29刘星
刘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欣赏领域的相关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活动。本课教学从听觉入手,结合对演奏乐器的初步了解,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乐曲《赛马》的结构、音乐特点。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乐曲分析:《赛马》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是由著名作曲家黄海怀创作。2/4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段体。旋律以la为主音,主要由mi sol la构成典型的蒙古族音乐旋律特点。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
强有力地和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骑手们你追我赶,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第二乐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歌》为主题,旋律刚健有力,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和铿锵的节奏,
表现了内蒙古草原的宽广和骑手勇敢、豪放的性格。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运用这样的节奏加以变化;第二次反复则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二胡运用拨弦为主旋律伴奏。第三段重现首段后,情绪更加热烈高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年龄特点: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喜欢欢快、优美的乐曲。
2.感受与欣赏认知能力:学生能用优美抒情、欢快活泼等区分几种典型的音乐情绪,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结构。大部分学生能够辨别并描述音乐中节奏、速度、旋律的变化。对二胡及二胡演奏的乐曲了解甚少。
3.听觉习惯:本班学生在音乐欣赏学习方面有较好的聆听习惯,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聆听《赛马》,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情绪,把握音乐形象。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聆听乐曲的过程中, 通过对比欣赏、旋律模唱、律动体验和打击乐伴奏等方法,感受音乐情绪、风格,理解音乐形象。
知识与技能:
1.感知音乐段落,了解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二胡有关知识,体验其特殊奏法在表现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乐曲《赛马》的感受与体验。
(二)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辨别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环节目标:演唱草原歌曲引出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演唱歌曲《草原上》说说对草原的喜爱和对蒙古族音乐的了解
活动1——复习歌曲 引出课题
(1)师生复习演唱《草原上》,学生谈感受。
(二)完整聆听
环节目标:在情境中整体感知音乐形象
设计说明:通过欣赏“那达慕大会”视频创设情境,简要介绍作曲家和创作背景,整体感知音乐形象,为乐曲起名字。
活动2.1——初听全曲 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赛马》学生安静聆听说出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活动2.2——结合图片 感受形象
(1)介绍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的活动内容。完整欣赏,选择图片,为乐曲起名字。
(2)揭示课题《赛马》、简要了解主奏乐器二胡及构造。(图片)
(三)分段欣赏
阶段目标:在分段聆听和音乐体验活动中,理解旋律、速度、节奏、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设计说明:采用对比聆听、体态律动、演唱主题、合作探究、编创歌词、打击乐伴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把握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特点更好的感受音乐形象及特点并展开联想。
活动3.1——初步感受 展开想象
(1)播放第一乐段音乐,学生听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特点,展开联想。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评价(谱例、音响)。
(2)再次聆听启发学生随音乐律动,体验骑马挥鞭疾驰的音乐形象及表现的场景。
(3)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得出结论(红色圈出)。
活动3.2——记忆主题 了解变奏
(1)欣赏第二乐段主题旋律,与第一乐段主题进行对比总结。
(2)随琴哼唱主题旋律(播放《红旗歌》出示歌谱)边唱边划旋律线,体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特点,体会粗纩豪迈的性格。
(3)启发学生编创歌词。
(4)再次聆听。
提问:“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出现用了什么节奏型”
“第三次出现又有了什么变化?”
感受抛弓和拨奏的演奏技法给乐曲带来的变化,并模仿演奏动作。
(5)学生自主选择伴奏乐器为主题音乐第二次出现时加入伴奏。生生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
活动3.3——对比欣赏 展开联想
(1)欣赏第三乐段,小组讨论对比第一乐段了解相似之处的情绪特点展开联想。
(四)完整欣赏
阶段目标:整体深入的感知作品结构、情绪及表现的音乐形象
设计说明:通过再次完整欣赏,用演唱、体态律动、打击乐伴奏等活动深入理解作品。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活动4——深入理解 感知结构
(1)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学生用演唱、体态律动、打击乐伴奏等活动做出相应的反应,初步划分乐曲结构
六、学习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