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2013-04-29蒋红怡
蒋红怡
【摘 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主要研究人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晚期包括三个部分,人的两类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人格构成三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文明和道德对人性的压抑,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苏童的小说《米》,探究小说当中深层次的内蕴。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苏童;《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文艺批评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与马克思、爱因斯坦并称为影响整个人类思维的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是他在长期对精神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形成的,19世纪后期的奥地利,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文化上宗教气氛浓重,社会禁忌严厉,性本能受到很大程度的压抑,精神病和神经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分析理论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一般以1920年左右为界,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在早期的理论中,他因发现人的无意识而备受关注,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部分,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这部分,弗洛伊德则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是潜意识。晚期随着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拓宽,其对前期理论作了比较大的修正,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宗教、社会、文化等领域,使他的理论上升到哲学和人类学的高度,这一阶段弗洛伊德主要阐释了三大部分理论,首先是两类本能,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其次是人格三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最后是文明对人性的压抑。他一生写了五十多部著作,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至今日,精神分析理论仍值得我们不断研究与开拓,把它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显得尤为重要。
一、苏童小说《米》简介
苏童的小说《米》,作为作者的第一个长篇小说,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米》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继续与发展,是“枫杨树系列”的终结,它讲述了一个逃荒的农村人,为了生存如何扎根于城市的故事,这本小说的故事简介是简单而明了的,但小说所反映的深层次内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关于这部小说,苏童本人曾说过,“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我写了一个人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一个逃离饥荒的农民通过火车流徙到城市,最后又如何通过火车回归故里。五十年异乡漂泊是这人生活的基本概括,而死于归乡途中又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我想我在这部小说中醉心于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论断。”苏童在这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充满欲望与痛苦的人物形象——五龙,他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也是人性本真的淋漓尽致,他的一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然而反映在其身上的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又是那样的真实,主人公五龙的一生是短暂的,同时又是漫长的,短暂的是他五十多年的生命,漫长的是他对欲望永无止境的追求。苏童的小说《米》发表至今有二十余年了,众评论家对它的分析主要采用新历史主义、叙事结构学理论,涉及精神分析学理论的相对较少,本文将拟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对苏童小说《米》进行深层次解读。
二、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层面,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又称伊底,它位于人格的核心,相当于潜意识领域,个体完全意识不到其存在,伊底是原始的、无意识的、不合逻辑的,它遵循快乐原则,处于心灵的最底层,由先天的本能与欲望所组成,代表着一种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代表着理性与常识,它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调节着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依照现实原则行动;超我处于最上层,代表这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良心,压抑本能冲动,按照至善原则控制、指导个体行动,本我追求自身欲望的满足,超我以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我的要求,自我调节着本我和超我,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相联系,且互相斗争。纵观小说《米》中的第一代主人公五龙,他身上充分体现着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
五龙是从枫杨树乡村逃亡到城市的,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城市快乐、安逸、充满欲望的生活,在快乐原则的驱使下,他来到了瓦匠街,来到了大鸿米店,遇到了米店两姐妹织云和琦云,他为能够靠自己的力气生存而高兴,吃着自己用双手赚来的饭,五龙的自我得到了满足,当遇到织云的诱惑时,在社会伦理道德的压抑下,五龙的超我控制住了本我的欲望与冲动,他经受住了织云性感的身躯,可当他被冯老爷轻视,并且受到冯老爷的羞辱时,五龙的本我完全爆发了,他要报复米店一家人,他要让这城里所有的人都仰望他,五龙每天半夜去和织云偷情,与织云结婚后,在本我的驱使下,又去迫使孤傲的琦云顺从自己,五龙在小说当中,他肆无忌惮的追求本我的满足,在本我与超我的斗争中,结束了他五十多年的漂泊命运。
苏童的小说《米》,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人性的阴暗和残暴,它可以是更多的东西,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发掘,除了精神分析理论,还可以通过解构主义、女权主义等多种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
【参考文献】
[1]苏童.米[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3.
[2]汪政,何平编.苏童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M].文良文化编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