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与“话题”上做好文章,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2013-04-29张成化
张成化
【摘 要】作者认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精心设计话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觉地参与思考、辨析和议论,主动认识社会现象,领悟正确观点,解决思想问题,不断增长才智,提升思想品德素养,进而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增强德育实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问题;话题;教学实效
“实践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一大特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从“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精心设计话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觉地参与思考、辨析和议论,主动认识社会现象,领悟正确观点,解决思想问题,不断增长才智,提升思想品德素养。下面笔者仅从“问题”与“话题”两个角度,谈一谈如何在“问题”与“话题”上做好文章,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一、实施“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想取得实效,就得走理论传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路子,实施“问题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各种问题,借此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感悟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及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譬如,笔者在执教“学会负责”这一单元相关内容时,由于初二学生受理解能力的限制,看问题缺乏全面性与深刻性,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责任就是一种付出,不能充分认识到履行责任不单单是一种付出、一种承担,同时它还会给我们带来收获与快乐。为了攻克这一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责任与收获的关系,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出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负责任与不负责任的一些事例,例如: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跟家长闹气,任性地离家出走,让家长担心、忧虑;认真做好值日工作,搞好教室卫生;做一位称职的班长,当好老师的助手;双休日不认真做家庭作业,到网吧沉迷于游戏之中;受到老师的批评,对自己违反校纪的行为非常后悔,并且积极地改正错误;考试时悄悄地把答案告诉自己的同桌,很讲义气。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上述行为中,哪些是负责任的表现,哪些是不负责任的表现?②负责任的行为会带来哪些益处?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③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举一个你身边熟悉的事例加以说明。④通过对上述事例的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实践证明,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及学生个人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够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认识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不付出不会有收获,履行责任就会使自己收获更多的道理,进而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常常会造成师问生答的被动学习局面。根据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有:创设宽松的心理情境,让学生有可能去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掌握问题的要领,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强化问题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梯度,掌握提问题的基本要领和一般模式,即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联系实际→如何具体操作”的模式来提问题。例如,在讲授“面对诱惑,学会说‘不”这一内容时,学生按照这一模式可提出“什么是诱惑?为什么被诱惑?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怎样拒绝诱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并结合实际典型个案和学生的思维习惯给予有效讲解和指导。除了掌握上述思维模式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久而久之,在教师的训练指导下学生就会增强提问题的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应当指出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需求,而且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
三、开展“自由论坛”话题活动,为思想品德教学增添一抹亮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这充满教育智慧的“五大解放”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有着鲜活的指导意义。为了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激发其学习兴趣,笔者借鉴“五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了“自由论坛”活动,精心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讲述、辩论。笔者在不同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先后设计了“道德在我身边”、“法律伴我行”、“热点聚焦”等话题。“道德在我身边”话题,以讲述身边的人和事为主,挖掘人性之美,培养学生向善之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法律伴我行”话题,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违法犯罪事实为主,增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如近期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上海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从道德与法律层面在班里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热点聚焦”话题,评述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如关于钓鱼岛争端问题、四川雅安地震问题等,都成了同学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学生谈论起来兴味盎然。
实践证明,笔者所开展的“自由论坛”活动的确为思想品德教学增添了一抹亮色,它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培养了学生从周围生活和各种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活动的开展还使思想品德课变成不同层次学生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