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提高实效
2013-04-29陈玉林
陈玉林
【摘 要】体育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立足生活,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初中体育新课程实践,从教学目标要因人而异,多维而有层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手段鲜活多样,自主学习因材施教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实效
初中体育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任。因此,顺利地完成体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切实有效的途径是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立足生活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要因人而异,多维而有层次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设定了不同级别的可选水平目标,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才能把它自觉地应用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上好体育课。新课程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划一性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这些目标是否能达到,是由学生一系列学习行为体现出来的。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目标我们大体上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实际上,目标分层并不是和学生分层完全一一对应的,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都是适用的,完成什么样目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一般来说,低层次学生必须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以后可以进行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的练习;高层次的学生既可以从基础性目标开始,也可以从提高性目标开始,甚至可以直接从发展性目标开始学习。其实,三个层次的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也是相对而言的。拿跑、跳、投来说,同样的成绩对A层学生来说是基础性目标,而对C层次的学生来说,则可能是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的目标了,达到此成绩也许是很大的成功了。目标分层追求的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必要时还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练习目标,再在三个层次中,分别确定合格、提高、优秀的底线,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细化了目标的梯度,降低了台阶,提高了成功的概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进步与超越的愉悦。
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重在让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改变以往教学中一切由老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比如,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状况,教师可在一些练习难度不大的教学环节中开设“练习超市”。“练习超市”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可供自由选择的练习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练习内容。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在“练习超市”中,教学工作主要是指导和服务学生,教师巡回在学生中间,一旦发现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余地。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例如在进行投掷练习时,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掷准的学生可选择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徽奋,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他们成为课堂小主人的意识。
三、教学手段鲜活多样,自主学习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把一贯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追求体育锻炼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竞赛法、互助法、自由结合法等,使学生各部分器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教师要提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时空,给予学生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的权利,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习能力独立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多创造师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突出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个体教学、分组教学、集体教学各有所长,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设计成“劳动模仿操”、“抛掷秧苗”等劳动情景;在教学“搬运接力”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抢运粮食”、“欢庆丰收”等场景;在教学“抛接”、“跨越式跳高”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有趣的超市”,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抛接的器材和跳高的助跑方向、起跳脚和起跳高度等;在教学“换物赛跑”、“穿过小树林”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种树”、“浇水”、“施肥”和“保护小树苗”等一系列情景,使学生在具体化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色、光效果,创设快乐的劳动情景,把生活情景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他们用自已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样的安排,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开动脑筋把被动的“教”变成学生主动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掌握自觉锻炼方法的基础上提高体育成绩。只有在因材施教中,学生才能“动”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动”得有乐趣、有激情、有目标、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沈晓明.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2).
[2]杨军.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1,(6).
[3]陈珂.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教育教学论坛,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