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产力与上海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3-04-29罗娟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上海市

罗娟

摘要:本文在有关文化生产力的文献综述基础上,界定了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及特点;进而建立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透析文化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文字说明;然后分析了上海市文化生产力发力的三大优势与三大劣势;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文化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市 区域经济 文化生产力

一、文化生产力的研究综述

文化生产力广泛受到关注始于党的十六届四種全会,第一次提到文化生产力的概念。平心可谓是我国生产力理论的开拓者,贾春峰则最早提出并研究“文化力”,王恒富主编的《文化生产力的崛起》率先将“文化生产力”的理解为“文化与生产力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关系”,而著名学者金元浦在《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力》中认为文化生产力不仅仅强调文化对物质生产力的渗透,还将其看作为一种产业、一种经济形式而存在。

西方国家对文化产业和生产力的研究早已有之,且主要集中在对文化与经济作用的实例、产业化和文化资本的角度。最早提出“文化生产”的概念的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然而首次提出系统的“知识产业论”者则是美国经济学家马赫鲁普发表的“美国的知识生产和流通”。此外,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经济与社会》和《宗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美国经济学家布里克曼的《文化经济学》、阿雷恩·鲍尔德温的《文化研究导论》、詹姆斯的《自然的理由》以及发展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和阿马蒂亚·森等都研究发展了“文化经济学”理论。

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生产力研究的较为广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丰富了文化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但由于文化生产力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课题的研究尚待完善,关于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相关问题研究仍不完善,需要我们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研究与探索。

二、文化生产力的内涵界定

李怡心(2007)总结了当时学界对文化生产力内涵的不同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文化生产力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的水平和力量,当代社会以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为依托,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文化产业的兴起为标志和典型形态;文化生产力指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的能力;

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社会的新生产力,相对原始社会的自然生产力、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力以及资本卞义社会的工业生产力,它是更新的发展的生产力形态。边晔(2009)从把握文化力的概念开始,认为文化生产力的提出是对生产力概念的重新认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致性。提出文化生产力的内在结构由文化生产力实践主体、文化生产力实践客体、文化生产力实践中介三部分构成,外在形式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王天玺(2011)认为文化生产力的内涵表现为:一是文化元素主导,二是包蕴人文精神,三是强调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以及不断融合的趋势,四是显示出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在整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文化生产力的内涵是:以从事文化经济生产或文化经济活动所利用的各种文化经济资源为载体,以哲学、教育、管理、科学技术等文化思想和科技手段为媒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能力;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可继承性等特征,其产出成果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具有溢出效应,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其衍生品和外在变现形式。

三、文化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本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透析文化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总量生产函数Y=f(K,L)

根据 Y=K·MPK+L·MPL

可得出

针对这一模型以技术不变为假设前提,从而无法体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索洛及米德又分别对索洛一斯旺的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代表技术变化)

可得出

这一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各自的相对收入份额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变化。

文化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技术进步来表示,表明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文化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区域文化正愈来愈重要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区域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因而文化生产力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力,主要原因有一下两点:

1、区域文化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不同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区域文化可以整合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区域经济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形成特定区域固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2、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竞争力,成为区域综合实力中的重要促进因子。先进的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保守的区域文化则因其拒绝吸收其他地区先进的区域文化,反而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综合实力悬殊立显。科技和教育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内容,区域文化先进与否、正确与否,将影响人们对新技术、新手段的态度,对区域内外机遇的识别和把握,对风险的规避和防范,从而影响文化生产力作用发挥的进程快慢和规模大小。

四、上海市文化生产力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优秀的区域文化为文化生产力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上海作为我国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文化资源名城,拥有极其丰富、类型多元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不可估量的宝贵文化资源。例如吴越文化中的开放兼容和经世致用就对上海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巨大影响。上海在古代属于吴越领土,水资源丰富,是江河湖海的汇聚地区,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赋予上海人务实外向的精神,这导致上海经济发展兼容并蓄,除了农耕经济外还注重经营工商,社会经济结构宽松,呈现多元化发展之势。

2、科技创新为文化生产力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新时代以来,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器。

文化生产力要发挥其作用,也需依靠高新技术促其发展。上海作为早期开放的城市,拥有了开放的胸怀,主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使得上海的文化繁荣得继续扩大,而且先进和优秀的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提高了上海文化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速度,也扩大了其发挥作用的规模。例如,2010年上海市紧紧把握住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机遇,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184天的展期里,向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充分展示城市的文明成果、传播先进的城市理念,从而提升了上海市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推进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领域内的科技含量,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和国际竞争力。

3、逐步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为文化生产力的作用的发挥提供了物质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书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东方绿舟等一批公益性和功能性文化娱乐场所。至2010年末,全市拥有市、区(县)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7个,艺术表演团体112个,公共图书馆28个,档案馆50个,博物馆114个。上海市还要将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合组,建立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通过不断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二)劣势

1、文化管理体制僵化。目前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主要是依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来统筹管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企业的区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僵化的文化管理体制使得政府分身乏术,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管理员;既要管理文化机构,又要参与文化生产;既有宏观管理行为,又要进行微观运作行为。

2、投融资渠道不够规范化。由于民间资本较难进入文化生产领域,使得文化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往往大部分从政府财政获得,然而区县财政投入的不力,加上文化投融资体系不规范,促使文化企业难以筹资,制约文化生产的发展。

3、文化市场发育滞后。文化产业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文化市场的发育滞后、不完善,包括尚未建立起的资源配置方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等。

五、上海发挥文化生产力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对策

(一)不断创新文化观念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前提

坚持文化的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没有文化思想的不断解放和文化观念的不断创新,就不会有文化生产力的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文化观念首先要树立起“大文化”观念,正确把握文化和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不能固步自封,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观念;其次要树立市场观念、树立竞争意识,打破计划经济思维,投身到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以创新的文化观念迎接新的挑战;最后还要树立开放的文化观念,要充分认识文化生产力具有溢出效应,文化生产不仅仅产生经济效益,还能产生社会效益、政治效应。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键

针对上海市文化生产力发力存在的劣势,本文认为必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现有的文化体制,由政府办文化转变为管理文化;由单一的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多元的社会投资并重;由事业型文化转变为事业型与产业型文化并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本市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能力,还可以提高上海市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吸引区域外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本市文化领域,丰富上海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促使文化生产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力。

(三)培育市场主体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着力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生产力势必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培育市场主体,让文化企业进入市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逐渐带动全民族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只有文化生产力的主体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才能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促使文化生产力发挥最大作用。因此,上海市政府当前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着力点在于培育、扶植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代表性的骨干文化企业,才能增强上海市区域文化和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实力,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四)按需合理配置资源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基本途径

资源配置理念和方式对产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决定意义。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体现主管部门的主观意志,缺少对市场需求的有效反应。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理念和方式应该有所转变,转向以市场为主。合理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信号及时作出反应;政府退居次要地位,在市场失灵时成为市场调节有利的补充,同时发挥“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使文化产品的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獻:

[1]李怡心.近年来文化生产力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

[2]刘黎.论文化生产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J].湖南社会科学,2009,(4)

[3]边晔.文化生产力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

[4]王天玺.论文化生产力[J].求是理论网,2011,(03)

[5]李树德.文化生产力要素论[D].中南大学,2006

[6]张丽,蔡其伦.浅析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3,(1)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上海市
上海市创造学会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