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利用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2013-04-29李国洪
李国洪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课本中许多物理定义、定理、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实验教学的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实验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中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直观的让学生看清实验的真正原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近几年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实验已经成为考试中必不可少少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了实验教学,在实验考试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使得枯燥无味的物理课让学生们学习的津津有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中的作用。
一、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好一门科目的前提。物理是一门看似抽象但实质上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在学生未能理解这门科目的乐趣之前,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每在讲一个新知识点前,最好的课堂导入方法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景的带动下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探究。例如,在《惯性定律》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实验,例如,将一个陀螺放在讲座上,用手转动,当把手松开的时候,陀螺仍旧在转动,当乘坐公交车时,紧急刹车时人的身体向前倾斜等各种常见的现象,但是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都会产生好奇的心理,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下去,不但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而且也是兴趣建立的起点。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学生实验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直尺、天平、弹簧秤、压强计、温度计、电流表时,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初中物理教材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之前的每个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且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而在随后的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则要求学生模仿前面的表格自己设计实验表格。
在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以后,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格,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要抓住教材这种变化的安排,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计划的能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只有让学生多动手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演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仅问题本身要有针对性,问题还要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题的时机。
例如,当发现某一个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时,教师可以将问题提出来,并要求这名学生回答,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警醒,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充分利用好课堂进行教学,是确保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教师要注意积极总结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探索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二力平衡为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二力不平衡的现象,学生不禁要问: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什么情况下这两个力才能相互平衡?这样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利用小车和砝码进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了物体不受力和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自然又会想到: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又将怎样运动?为此教材安排了探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学生通过观察感性地认识到: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的速度或者方向会发生改变,即: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最后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例如,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支架的杠杆、一个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六个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和两段细绳。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跟阻力成正比"。(1)在你所设计的实验中,如果用点A表示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用点B表示弹簧测力计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请学生自己画图在图中的杠杆上标出A点和B点。(2)并且请学生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细绳做成两个绳套,分别拴牢在杠杆的A和B点处,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位置。②在A点处依次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钩码,在B点处依次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每次实验操作中挂在杠杆上的钩码的总质量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时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师也课安排课外实验活动,可以使用实验室配备的仪器,也可以自备自制实验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钢笔做惯性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眼药水瓶做物体浮沉实验、用木板和平面镜做潜望镜模型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慧芳、王星军。初中物理教学论文[J]《中学物理教学》2013年第2期。
【2】张董敏、王芳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创新。201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