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叶知秋以《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探析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

2013-04-29洪胜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新课程有效性

洪胜

内容摘要:有效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新课程提出从关注结果的实效性,进而关注过程的合理性,关注如何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本文以《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及优化。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有效性

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较为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并使学生的能力有相应的提高,从而改变历史课程一贯以教师讲述为主这一枯燥乏味的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才能达成教学的有效和优化。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这一专题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的内容,它包括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血与火的征服和掠夺、“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四个部分,本专题线索十分清晰,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过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雏形,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市场得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线索虽然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部分教师则依然沿袭旧的套路,未能紧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条主线,而是割裂地、零散地将重点放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上,而自觉不自觉地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条主线遗弃,从而背离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理念,并未真正达成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以这一专题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及优化。

历史研究的主题是过去的社会,而社会是生动的、形象的、复杂的,所以历史教学需要把过去社会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场面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高中历史教学更需要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唤起学生的心理反应,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越丰富,越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有效历史教学有一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关键在于设置的情境是否围绕教学主题,能否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是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1、有意义的主题,以有趣味的情境切入

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为例,有关于哥伦布航海的学习与探究,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呈现,取名为《为哥伦布领航》,让学生课后搜集材料进行研究并对学生加以辅导,我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1)哥伦布时代怎么来证明地球是圆的?

(2)哥伦布先去游说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但遭到了拒绝。若昂二世拒绝哥伦布的理由有哪些?

(3)哥伦布是怎样说服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的?

(4)哥伦布得到西班牙女王的支持与资助后,他是怎样为远航做准备的?

(5)首次航行,七十多天才发现陆地。七十多天船上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水手又是怎样叛乱的?

(6)哥伦布初次与印第安人打交道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7)哥伦布返航首先到了葡萄牙,若昂二世会见哥伦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8)哥伦布凯旋回来后,是如何向葡萄牙国王炫耀的?西班牙女王是怎样奖励这位英雄的?

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课后就有人追问,我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这种方式不但节约了宝贵的课间四十五分钟,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上,更让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对教学本身也是一种促进。

2、有意义的问题,以有意思的方式提出

问题的提出能否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直接决定了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其一,问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吻合历史情境的,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及相关素材进行认真思考。其二,提问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也不必追求固定答案,学生对话题有兴趣、期待回答、期望能介入讨论,是最重要的。其三,问题绝对不能局限于教科书,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出与现实有关的探索性问题,让学生感到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它,并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

例如,在《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中的重点之一“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价格革命”教学中,笔者设计这样一个情境问题:

“随着黄金白银大量涌入欧洲(货币大幅增加),在社会生产力一定(不变)的前提下,必然造成货币贬值,物价大幅上涨,同学们你们认为今天的货币购买力与十年前相比是增值还是贬值了?”(学生齐答:贬值)在这种情况下,你愿意当地主还是当商人?(学生有答商人,也有答地主)不要着急回答,站在地主和商人的角度并认真阅读教材找出理由。(一学生答:我愿意当商人,因为物价大幅上涨了,我只要贩卖物品低买高卖就可以获得巨额利润)那地主不也可以提高地租吗?(另一学生回答:老师,不行,教材中说,欧洲地主征收的是定额货币地租,定额就说明地租是固定的,当时货币又在贬值,所以两相结合,地主的购买力就一落千丈了)这位同学十分仔细地阅读了教材并抓住了关键,欧洲人自古就重视契约,因此定额就意味着地主不能随意提高地租,而货币的持续贬值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掌声雷动)于是,笔者引出: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涌入欧洲,其结果就是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这一问题设计的特点是:话题有情趣,学生感兴趣;历史和现实相联系,教育融入史实之中;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在交流中形成共鸣。

3、有深度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

本专题的关键词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键词是世界整体化,但是教材的叙述结构,突出了两次工业革命,似乎对世界整体化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着墨较少,按照教材顺序展开,似有偏离主题之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史料呈现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此表格学生很容易得出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就是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飞跃。

材料二:大约在1880年或1890年,一个巨大的变化席卷了资本主义社会。从前的特点是非常小的经营单位数不胜数,由个人、合股或者小公司进行小规模的经营管理。后来,规模庞大和非个人的有限公司成了越来越突出的特征……企业在同等水平上互相联合起来减少竞争,对付价格和市场的波动,保护自己。这些企业联合有的固定价格,有的商定限制生产,它们在美国被称为托拉斯。

——R.R.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这段材料可以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由此可纵向比较手工工场、大工厂制(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和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将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

材料三: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R.R.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这段材料学生可以很快速地得出工业革命另一重要影响:世界连为一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将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做一简要梳理,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让学生探讨工业革命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新(技术条件),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及殖民扩张(重要手段)对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作用,教师再加以引导以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充分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以各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使教学得到优化。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美)R.R.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0

4、朱汉国、马世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人民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新课程有效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