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面目
2013-04-29徐彦
徐彦
春末夏初貌似是个感情泛滥的时间,内陆院线一连上映了数部爱情的主题影片,而怀旧情怀的充斥貌似也是缘于毕业季所带来的情感。近日热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根据小说改编,同样这也是演员赵薇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专业学习后,作为导演身份呈现于毕业季的处女作。
爱情的青春
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校园背景,70后-80后一代回忆的青春场景,这是《致青春》的背景,内陆正当年的一代人的回忆,其蓬勃绽放的青春感情和青春蜕变是否真实可信,这取决于导演和观众的视角是否能在节点上吻合。电影由著名编剧李樯亲自操刀,金牌导演关锦鹏以监制身份为其保驾护航,获得赵又廷、韩庚人气王的鼎力加盟。
赵薇为拍此片,辗转于南京20多所大学取景,仅仅置景、陈设、搜集道具的工作就进行了两个多月,一切都为真实还原那些青春的印记。她说,“很多人推荐这部小说给我,他们都说这部作品很适合我,女主角挺像我的。因而我去看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写得真情实感,要成为一个好的电影,小说一定要以情动人。”而这样一批70年代末到80年代出生的人,在经历了大变革的环境之下,一个普通而真实的女生郑微的情感、成长、爱情还有长大以后的心路历程。正是这一年代人找到共鸣的地方,成长的阵痛,却是真实的。
作为首次执导电影的赵薇,多年的演员经验成为她初次做导演的很大优势。赵薇表示,《致青春》不是那种跟着感受和情绪在走的电影,它更多的是一个理性的创作过程。塑造的人物性格大部分保留着原著小说的基调。赵薇说,电影里面给每一个人都安排了展现魅力的地方,也安排了有缺陷的地方,但那些缺点合情合理,符合人性,也符合他们各自的经历和遭遇。“我觉得有缺陷的人更动人,那样才是真正的人。对我来说,陈孝正和林静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我没办法说更喜欢哪一个,电影拍摄的初衷就不是拍一个偶像剧,我们还是要拍一个个真实的人,这样才能唤起观众最大的共鸣和认知。”
《致青春》中,不是纯净到唯美的爱情,其主题涉及了早孕、工人下岗、城乡差异、民工潮、富二代等诸多社会热点话题。它很真实,根植于这代人在现实社会中残酷的体验。这就是青春,在校园生活真正好年华的时候享受着轻松活泼的无忧日子,而在步入社会后不得不吞食生活困境的苦果。理想主义者最终是否在坚持中变得面目全非,这也许是70到80这一代的青年人不得不面对的境遇。有人说新中国的年轻人一直擅长哀悼自己的青春,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学会伤春悲秋,其实他们从未年轻过,一开始就老气横秋。略有偏激,但这一代人的青春本来也是一个矛盾体——社会变革中让他们来不及眷顾理想,但再残酷的现实也无法磨灭内心曾经有过的真挚。
爱情的老去
对比年轻人的爱,另一部关于老年人之爱的《爱》却相对分外残酷。这部刚刚获得2013年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片子带给人更多的是对爱情与死亡的思考。影片由哈内克执导,有着极强的个人风格——虽然是一部爱情电影,但一点也不浪漫,反而让人不忍卒视。
这是哈内克近25年来最为私人化的影片,通过一对夫妻的患难共处,展示了爱情的煎熬。演员的表演,故事的主题相得益彰,彰显了天人交战的主题。哈内克用真实的老去、疾病和死亡对爱情做了终极的考量和检测,同时也充满了道德和良知的选择与拷问。
《爱》因为其冷峻、真实的表达,展示了生死考验前的绝望爱情。在东方人看来,影片中体现的爱情观简直堪称罪恶,但这个两难的主题却只有濒临死亡的老人才能真实地感触和面对。心爱之人遭遇无望的痛苦,是继续占有和挽留,还是干脆以死亡成全?沉溺于甜美爱情的年轻人,无法体验这对老夫妻在死亡面前的惊恐。故事主角的男主人公对鸽子的态度,从捕捉到放手,无不隐喻着对妻子的爱,从占有到成全。而他终于选择主动结束自己身患绝症妻子的生命,更是坠入绝望的无奈之举。哈内克在影片中展现了如此的不安和冷酷的悲情主义,无论是放弃抑或坚持,本来就是生命在面临残酷与美好双重局面下,呈现的爱情真实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