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拉直的艺术

2013-04-29陈晓慧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天游峰拉直艺术

陈晓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现代教育理论又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把“?”拉直的艺术。

“拉”的艺术概括地说就是“引导”与“点拨”的艺术。指导学生把“?”拉直的过程中“引导”和“点拨”相辅相成,拨在导中,点在导里。

观摩一些名师执教的好课,除了叹服他们完美精巧的教学环节设计,而名师的那种巧妙机智地把“?”拉直的艺术则更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试看薛法根老师所上的课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你把这条鱼放掉”!)齐读课题。

生:老师,你漏写了“必须”两个字。

师:(作奇怪而后无所谓状)啊?是吗?不就是两个字吗,意思不是一样的吗?都是把鱼放掉嘛!

生:(迫不及待状)不一样的!

师:哦?什么地方不一样啊?

生:有了“必须”是说一定要把鱼放掉,和没有必须不同的!

师:哦,对了。那我们把“必须”补上去一起读。齐读。

(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争取来”的“必须”读得特别响亮,语气也自然随之坚决、坚定起来。)

师:这下对了吧?还有问题吗?

生:你把感叹号写在引号的后面了,应该把它搬到引号里面。

师:为什么啊?

……

至此,学生对于课题的理解可谓深刻而全面。在“拉”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巧妙点拨,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真正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落实了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再看特级教师孙双金指导学生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运用“拉”的艺术,学生思维被激活,思维之潮奔涌,智慧之花竟开,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让学生大胆质疑,解放思想并启发学生归纳提出的问题,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孙双金老师从学生的视角构建了问题群。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接下来,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你们一节课发现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但是问题这么多,该怎么解决呢?谁帮我想个点子?”

这时,一个学生说:“挑出几个重点问题讨论,重点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解决了。”孙老师热情地握住这个学生的手说:“抓重点、抓要点,这是一个金点子。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么多问题中哪些问题最重要?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找出主要问题。”

通过寻找问题的“相似点”及“要点”,师生把许多问题合成了两个问题:①天游峰石阶这么多,扫起来很辛苦,老人为什么不觉得苦,说得那么轻松?②为什么作者说过了30年再来看老人呢?老人能活到100岁吗?

……

孙双金老师在拉“?”的过程中,流露出的教学艺术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孙老师以导启智,以拨激情,有效地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互动相生。一方面,师立足于“导”,使生拥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不仅问题由学生提,而且在众多问题中归纳出了“主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处于“主”位,但不影响师的“导”,这无疑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以上课例,让我们看到了“?”拉直后醒目的“!”。在赞叹“!”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师巧妙地拉“?”的艺术。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完美地运用拉的艺术,有的教师在教堂过程中时常“点”不中要害,“启”而不“发”。浓厚的教学功底,优良的教学修养,丰富的常识,善于应变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教学智慧的源泉。

猜你喜欢

天游峰拉直艺术
丹山碧水
海岸线
武夷山归来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纸的艺术
CAMERA RAW的引导拉直功能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路的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