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瞄向世界的技术转移高地

2013-04-29陈治光

科技潮 2013年5期
关键词:跨国草莓北京

陈治光

“2013年以来,经常有外国人突然就敲门进来了,有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的人。他们都是带着技术或项目来中国找合作伙伴的。仅我接待的客户就有美国康奈尔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代表,还有斯坦福大学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位于韩国的亚洲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等。”日前,在中关村鼎好大厦A座20层办公室里,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综合发展事业部刘志宏总监高兴地告诉记者,鼎好大厦是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中关村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也是北京市科委与海淀区正式签署协议共建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所在地。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敏锐地预测到在世界范围内将迎来跨国技术转移的新浪潮,通过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举措,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跨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政府顾问王德禄告诉记者:“全球化已进入创新全球化的阶段,技术转移也呈现跨国技术转移的新趋势。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正迎来跨国技术转移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的跨国技术转移在全世界都占据领先地位。跨国技术转移,是中国真正崛起的一个关键性要素。我们提倡的自主创新,尤其需要跨国技术转移,如果没有的话,就成为闭门造车。”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国际技术转移,是我国获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手段之一,也是应对技术壁垒的必由之路。

共建一个中心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是由北京市科委与海淀区政府共建的,地址在中关村西区鼎好大厦,一年多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吸引了33家国际化创新服务机构入驻;2012年,促成国际技术转移成功案例26个,技术交易额1.5亿元。入驻机构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达到多方共赢。”日前,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主任黄平告诉记者,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目前负责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营工作。

谈到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目标时,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定位于打造国际技术转移的标志性区域,促进北京成为全球创新资源链接和国际先进技术展示的重要枢纽和窗口,成为承接跨国技术转移最重要的目的地和栖息地,成为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发展的跨国技术转移服务高地和对接平台,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标志性区域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和升级。

目前,已入驻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技术转移机构包括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英国聚思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美国沪亚(北京)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瀚海汉昊国际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纳斯达克上市的博安思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PMC)、加拿大维珍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和欧盟企业网络(EBN)等。

“现在真是太忙了,由于领导的重视,科技部、市委市政府和海淀区里的领导经常来调研进展,还有外国科技机构不断来访问。”黄平介绍,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后,科技部和北京市决定在中关村西区转型发展、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基础上,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共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目前,中关村西区逐渐形成了科技型企业总部汇聚,新型特色创业服务机构不断涌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科技中介、科技金融要素快速聚集的良好态势。已汇集了集团总部、研究院及其子公司共计43家,大型科技研发类企业107家,科技中介机构117家,金融机构280家。

在黄平的心目中,对未来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充满了希望与信心:“将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建设成为技术转移体制改革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成为我国技术成果集成转化和区域创新合作核心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技术转移大平台、成为技术转移服务的高端品牌和新兴科技成果及产品发布与交易的新地标。”

办好一个大会

“非常感谢北京市科委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技术沟通、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正是这个平台让我们结识了英国草莓方面的研究专家,并与英国东茂林果树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中英草莓合作工作室,进而让我们名正言顺地把英国的草莓种植技术引进来,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能让北京人一年四季吃上草莓。”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教授、北京市草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运涛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这样说。他说的平台就是北京市科委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的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

“中英草莓合作工作室只是我们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签约的众多成果之一,一年一度的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搭建中国科研院所、企业和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合作对接的有效平台。在2011年第一届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我们实现了18个技术转移签约和44个合作意向;2012年第二届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邀请了来自3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国外项目代表和技术经理人携带600多项技术来京寻求合作,除一大批项目已先期达成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外,在会议现场有23个项目完成签约;2013年第三届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超过1000场的技术需求与供给的对接。”谈到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经济重心东移及科技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北京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的需求日趋增强;对国际先进技术、创新资源的承接转化能力日益提升。北京已成为全球跨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跨国技术转移枢纽与窗口。目前,跨国技术转移已经成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

其实,为了办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北京市科委一直在绘一张跨国技术转移路线图。

“先绘图,才能大展宏图。我们要编制一张地图,把全球的创新资源都标示上去。”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说,“全球创新资源地图,是围绕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需求,通过拓展各种国际合作渠道,明确了符合北京市重点发展方向、有合作可能与意向的人才、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创新资源在全球的分布。”

跨国技术转移路线图,就是沿着“提炼需求—拓展渠道—掌握资源—协作网络—供需对接—技术落地”的路径,推动跨国技术、成果、人才等科技资源向北京转移聚集,在北京落地生根,努力形成“看得清、选得准、引得进、落得地、用得好”的跨国技术转移良性循环格局。“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最优化的路线实现跨国技术转移,让优秀技术在合适的土壤里落地生根。”这位负责人说。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的重头戏放在了论坛和专场上。

2013年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邀请了30余个国家的40多位高端讲者出席会议。如在世界能源研讨会上,邀请了20位在世界能源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出席研讨会,展开主题讨论,研究和分析能源有关问题,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和平有效利用。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专题研讨会上,权威专家介绍国际技术转移中知识产权的角色与作用,企业应当注意的问题、相关政策法规,律所等支撑机构的服务内容与程序,理论、政策、案例分析结合,主题发言、互动讨论结合,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代表共同参与。在全球创新领袖峰会上,邀请了全球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创新和技术转移方面有卓越成就的领袖人物参与的高端峰会,安排了中外重要嘉宾的主旨演讲、国际合作项目签约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经验”及“政产学研互动创新”两个议题的圆桌会议。另外,大会还专门举行了中意创新专场,来自中意两国的专家学者及城市政府代表围绕“智慧城市”和技术转移等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中意双方企业、科技园、孵化器及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了论坛、路演及对接洽谈活动。

专场又分两个部分:一是分领域专场;二是分国别专场。分领域专场包括:新能源汽车专场、低碳环保专场、生物医药项目合作、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专场和生物农业与绿色食品专场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企业参加,把征集到的技术项目进行现场发布和B2B对接,促进国际技术项目的合作。分国专场包括:中韩技术转移专场、中非技术转移专场、中加技术转移专场、中德技术转移专场和中以技术转移专场等,在每个专场邀请两国的企业、大学以及从事技术转移的机构带着技术项目和需求进行B2B对接。

刘志宏也是2013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生物医药项目合作峰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介绍,这次峰会共有30多个项目推介,如韩国全州生物材料研究院带来的“用射频提取高脂肪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目抑制肝脂肪性发展”项目、安大略脑部研究院带来的“安大略在医疗器械方面的创新能力及与中国生物医药商业合作机会”项目、奥地利孟博士医药有限公司带来的“治疗针对自动酶过氧化物酶抑制剂诱发的疾病的过氧化物酶抑制剂”项目等。“其中有一部分项目和国内的企业有意向合作,但是医药方面的项目比较复杂,项目执行时间太长,不是一次两次接触就可以定下来的。”

搭建一个网络

“目前,京东方进入美国市场的专利障碍已经全部扫除。”日前,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京东方为了扩展美国电视市场,必须采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的美国国家数字电视标准技术。于是,京东方委托聚思睿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技术分析、价值评估和谈判设计,最终与汤姆逊许可公司达成协议,引入了美国数字电视标准技术相关的专利。“这次国际技术引进后,京东方计划第一年度生产显示系统50万~100万台,预期产生30亿元的经济效益。”

聚思睿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欧洲和中国顶尖无形资产管理咨询专家组成,专注于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管理培训的专业机构。聚思睿依托其在英国伦敦和中国北京的咨询与课程研究中心,以及世界一流的专家团队,可以为企业提供第一手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方案。该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无形资产和创新投资的风险和成本,并为其提供新的盈利模式,聚思睿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为世界500强企业及世界顶级院校(帝国理工大学、剑桥大学等)提供一流的无形资产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成功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完善的支持。

京东方是如何与聚思睿牵手合作的?“是因为聚思睿是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的国外会员之一。”黄平介绍,ITTN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的指导下,北京市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北美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加拿大MaRS技术创新联盟和英国牛津大学ISIS创新有限公司等来自15个国家的40余家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

据了解,ITTN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挖掘中国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放分领域技术项目和技术需求信息库,举办多种形式的跨国技术转移活动,吸引全球优秀创新成果向中国转移及产业化,全面推进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与海外优质资源实现双向对接。ITTN还为成员提供包括网络展示空间与在线协同商务合作平台、国际技术转移活动信息快讯、聚焦中国创新政策解读等服务。

“ITTN的建设,通过组织、引导中外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的联合协作,促成了一批双边、多边合作项目签约,为跨国技术转移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黄平说。

芬兰Detection Technology 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技术产业化开发合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11年,由ITTN协作伙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征集到的技术需求为线索,由ITTN项目对接团队跟进,经过一年的谈判、协调、沟通工作,ITTN促成芬兰最先进的探测技术公司Detection Technology(DT)与同方威视达成技术产业化合作。双方将在探测器模块的测试及改进方面开展合作,而Detection Technology是世界上能够完成CT探测器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的少数几家公司之一。

ITTN从欧洲引入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也在北京找到了用武之地。ITTN在归纳和梳理国际技术市场上大量的节能环保技术时,发现匈牙利ORGANICA公司拥有的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很适合应用于北京郊区的污水处理,组织技术转移服务联盟中的专业机构对技术做出了初步评价。随后,在ITTN协作伙伴——匈牙利环保企业联盟和匈牙利驻华大使馆科技处的帮助下, ITTN与ORGANICA公司取得了联系,对该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进一步评估,确认了该项技术本土化改造后可以适应北京地理气候特点,并重点接洽了“符合新世纪城市生活污水净化要求的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系统”的相关内容。

通过技术引进谈判,促成了ORGANICA公司、北京可持续发展促进会及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的三方合作备忘录。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由北京可持续发展促进会建设ORGANICA废水处理示范工厂并开发中国特色的ORGANICA中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由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提供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由ORGANICA提供全套技术方案和技术服务支持。

目前,在北京市房山区二龙岗村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并对该技术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解决了示范区域的污水处理问题,为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实用的、可借鉴的技术和模式。

落地一批项目

“引进英国的部分项目,在北京已经开花结果。” 张运涛在介绍中英草莓合作项目时说,近几年中国的草莓产业形势很好,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在草莓科技研发方面,我们落后于国外,英国和美国的草莓育种历史有200年,日本也有150年,我们国家才有三四十年,起步晚。但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关系,我们需要把引进来的品种经过试种、应用、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过程才能推广。比如引进的英国calypso(小调)新品种,现在还是有点酸。这个品种的特点是可以在秋季的8~10月份结果。“这次中英合作的重点也是把他们的四季草莓技术引进来,实现全年都有草莓吃。”

2012年底,英国东茂林果树试验站草莓病虫害防治专家Xiangming Xu博士和Angela Margaret博士应邀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开展为期7天的合作研究。张运涛介绍,中英双方对海淀香山、丰台王佐和通州瑞正园等草莓生产示范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双方就“北京草莓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英草莓技术合作工作室的运行”以及其他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根据实地考察,两位英国专家针对北京草莓栽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英国草莓无病毒苗木的标准,对我们的草莓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等草莓生产关键技术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我们受益匪浅。”最后,根据中英草莓科技合作工作室建设的任务要求,中英双方一致达成了在“引进草莓种苗脱毒技术体系、节水技术和草莓病虫害防治技术”等3个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研发的意向。至今,英国的专家已经来了3次。

引进国外的技术并不全是单向的,通过合作项目,加深沟通,也能实现技术的输出。“英国专家在品尝了我们研究的草莓新品种后,非常感兴趣,把我们的两个品种又引进到英国。”这让张运涛感到有点意外。

“在农业领域方面,我们促成的中外合作项目还有很多,比如,英国华威大学与北京市土肥工作合作的农业养分可持续管理技术转移项目、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与北爱尔兰农业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达成的超高压保鲜技术转移合作项目等。在其他领域也有一大批项目落地北京或其他省市。”黄平说。

“我们促成的跨国技术转移项目也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支持。” 刘志宏告诉记者,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合北京诺斯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第二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rhFⅧ)技术引进”和联合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抗MG-3人源化抗体14F7的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获得北京市科委支持。

血友病是由于血液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的推算,我国有 6万~10万名血友病患者,而目前接受治疗的患者估计约为8000余人,数万名患者尚未纳入正规治疗。血友病的治疗迄今仍以凝血因子替代疗法为主,其中甲型血友病,又名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是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凝血因子Ⅷ为首选治疗药物。我国年需凝血因子约13亿单位,而国内FⅧ年产仅约6000万单位,且都是血源性,存在感染严重致病微生物的可能性、危险性。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Ⅷ(rh FⅧ)是无菌、稳定、高纯度的生物制品,其效果与pd FⅧ相同,且无血源污染的危险,目前在西方国家应用越来越广泛。Pangen公司是韩国一家专业从事动物细胞培养并生产蛋白质和抗体的生物技术公司,其研发的rhFⅧ是第二代基因重组B区缺失型rh FⅧ,同已上市产品Refacto(Wyeth)结构基本一致。“在我公司的积极参与和协助下,2012年2月诺思兰德和Pangen公司达成本项目技术许可协议,成功引进该项技术。”刘志宏说:“目前,14F7抗体已成功进行了人源化改造,研究发现其有很好的特异性,可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DCC)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同时14F7 抗体还具有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由此可见,人源化抗体14F7是较好的治疗乳腺癌等肿瘤的抗体类候选药物,在治疗乳腺癌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期待。”

“抗MG-3人源化抗体14F7”项目是古巴分子免疫学中心研发的一种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抗神经节苷脂的人源化抗体。同样是在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努力下,2012年8月,百泰生物药业与古巴分子免疫学中心达成合作开发协议,将该技术落地北京,并进一步进行联合开发,以期获得一种疗效比赫赛汀(Herceptin) 更好、适应人群更广的新型抗体药物。“目前该项目进展良好,正在进行全面技术交接。北京诺斯兰德为该项目的产业化已经启动在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基地的建设。若进展顺利,预计3年左右该项目产品可上市,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 刘志宏说。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生物技术转移高地,生物医药技术转移迎来了绝佳的机遇,今后的10~20年是国际技术转移的黄金时期。”作为医药技术转移的先行者,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介绍,从入驻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来,该中心依托人才、项目、客户和平台资源,在做好国际技术许可、合作开发、技术并购等技术商业化合作专业服务的同时,正积极筹建“中国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将把该机构打造成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中集聚和加速全球创新优势资源向我国进行技术转移和产业转化的综合基地和高端平台。

随着一个个中外合作项目的达成,北京正在向跨国技术转移高地迈进。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说:“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促进技术转移来催化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是我国经济的大势和主流之一。因此,在大力倡导和加强原始性创新的同时,重视和促进技术转移,对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跨国草莓北京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草莓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空腹吃草莓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采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