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技术转移中的北京战略
2013-04-29
1916年,犹太复国运动领袖查姆·魏茨曼教授,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研制出生产丙酮的新工艺,而丙酮是制造炸药的核心成份。他的发明解决了英国丙酮短缺、急需生产炸药面临的难题。他无偿转移给了英国政府。这为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以色列换来了英国答应帮助其实现犹太民族复国的梦想。
相传这是最早的跨国技术转移。希伯来大学的一家技术中介公司的CEO说:“以色列在技术转移方面的工作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公司都要早,我们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历史悠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工业界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原因。”
其实,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技术传播在人类史上由来已久,远的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和丝绸技术在世界上的传播,近的如16世纪眼镜制造技术从意大利传入日本,以及18世纪蒸汽机技术、炼铁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从英国引入美国,等等。历史证明,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也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先进技术的转移引导本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当前,在经济重心东移及科技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北京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的需求日趋增强,对国际先进技术、创新资源的承接转化能力日益提升,已成为全球跨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在推动跨国技术转移工作中,北京市科委搭建了“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高端平台,巩固并拓展了一批国际合作渠道,与国际知名跨国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同时,北京市科委还与海淀区政府在中关村西区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北京,正在成为中国实现跨国技术转移的枢纽。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技术市场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北京全年技术成交额245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38.2%,技术流向本市、外省市和出口的比例分别为26.7%、56.3%、17%;并有相当部分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后两者相加,从北京流向外省市和国际市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例高达73%。
近年来,北京正日益成为跨国技术转移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要节点,在承接跨国技术转移方面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正像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所说,北京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态度,引导和支持全球科技资源加速向北京聚集,大力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与合作,希望通过技术转移这个桥梁,推动国内外技术需求与全球创新成果、人才和项目的对接,从而实现合作双方的互惠、共赢。——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