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深化之构想
2013-04-29曲倩
曲倩
摘要:本文就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进行探讨。自新中国成立,在经济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更是逐年增加,对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力量。取得这些成就最为主要的就是我国政府针对对外贸易进行的改革。
关键词:外贸体制 改革 深化
自新中国成立,在经济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更是逐年增加,对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力量。取得这些成就最为主要的就是我国政府针对对外贸易进行的改革。
一、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
1949年3月,中国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的基本政策。此政策一出,摧毁了帝国主义一直以来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没收官僚资本,逐步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人民政府按照此策略,以统筹兼顾为前提,限制、改造一些具有实力的从事进出口货物的私营者。
我国在1949年的10月成立了国外贸易司,而且,我国的对外贸易部也于三年之后成立。在专业管理机关成立之后,为了方便管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法规也陆续出台,同时对于行动方案也进行了制定,使得我国人民政府主导对外贸易的局面形成。
二、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一)国民经济恢复期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与前苏联、亚洲一些友好领邦加上一些东欧国家都进行了合作,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我国实行的封锁政策,这样使得我国在经历数十年的战乱之后能够很快地进行发展,并且,由于特殊历史原因,我国更是开发了祖国内陆与港澳等地的经济贸易,同时通过华人华侨等关系与一些西方民间团体进行合作,同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二)国民经济调整期
由于我国在1960年,与前苏联发生了一些列不愉快的事情,导致我国与其关系不断恶化,进而我国与这些东欧国家的贸易也不断减少,从而使得对外贸易自1960年开始连续三年下降。这是新中国对外贸易经历的第一次较大挫折。我国在1964年与法国建立国家级别的交流,发展了中法两国的国际友谊,进而打开了西欧市场。到了第二年,,中国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在对西欧贸易的增长方面有原来的17.9%达到了52.8%。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自1967年起连续3年出现停滞和下降。由于中美、中日的建交,1970年以后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也从1970年开始逐渐好转。
三、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方向
(一)计划的作用在进出口管理中淡出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对外贸易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以前一些按计划执行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为对外贸易的腾飞打下了基础。我国在外贸方面的体制有计划经济转变为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但对计划经济的体制本身进行了改变,同时对于与之相联系的一些列法律法规以及管理体制也进行了转变。形成了一把“双刃剑”。
(二)打破垄断,放开一部分经营权
中国对外贸商品、外汇、经营权曾有多种限制。但80年代开始的外经贸政策对于招商引资以及“三来一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使得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由于资金原因无法利用劳动力的现状进行了改变,因此 不会因为学习再次增加成本,成功化解了由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地位不高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风险的困难。
(三)双重汇率与关税减免政策相结合支持贸易的发展
在改革轉轨时期,中国实行了选择性的双重汇率,高关税,及大量的关税减免等特俗政策手段。但在80年代初,中国较高的内部结算汇率调高了进口成本,抑制了进口,从而导致进口由盈变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在发展速度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进口能力。中国在实际征收关税时采用了对进口各大外贸总公司实行“集中纳税”的办法,这也为之后的“议价纳税”创造了条件。
(四)适应出口结构调整,进行融资体制改革
在转轨时期,外贸体制的调整对外贸,特别是出口的发展采取了放松管制的方式,国内融资体制的改革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便利,刺激了出口的增长。
(五)汇率制度的改革及外汇留成
由于我国垄断着国家对外贸易,国家统一收支外汇,所以汇率仅仅是国家管理的一种核算工具,无法调节进出口问题。由于建立了相关的外汇调剂中心,在贸易发展方面汇率的作用不断增加。由于我国采用双重汇率政策,这样对外企业可以通过双重政策获得更多的利润,激发其进出口的积极性。
我国这种双重汇率制度在1994年元旦被取消,实行了以市场为前提,建立了有管理体制的单一汇率机制;取消了之前外汇上缴等制度;建立起以各家银行为基础,规范只有的外汇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改变,不再颁布外汇收支指令,对于国际收支和外汇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
(六)进行税制改革
逐步降低关税,开始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率,提高实际征收额,增加透明度是关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所得税和“利改税”。1994年实行的新税改解决了过去因企业隶属关系不同和所处地区不同而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条件,同时还理顺了外贸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开始改变了外贸企业向主管行政部门负责的经营行为。进行出口退税与流转税改革,主要实现了从包税制向分税制的过渡,从而确保了退税的落实。对外资制定优惠税收法律。199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随后国务院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其中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给予了较大幅度的优惠。
参考文献:
[1]潘宏,陈戈,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60年历程管理学刊,2009(12)
[2]张生玲,张丽平.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三十年理论回顾[J].国际贸易,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