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观正在被颠覆
2013-04-29顾宝昌
顾宝昌
生育意愿太低
从现在往后看,中国一定是一个生育率偏低的社会,人口老化的社会、城市化的社会和人口流动的社会。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缺乏认识,也缺乏准备。
生育问题也是一个新的问题,原来我们觉得人口增长太快,就搞计划生育,号召大家避孕节育,放慢人口增长。整个人口工作的思路就是这样。
但是随着生育率下降,问题颠倒过来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这跟计划生育毫无关系,它是整个社会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存在这种情况。
现在的低生育率,一个原因是结婚、生育年龄越来越晚,而生育年龄大,不孕的可能性也会上升。还有就是人生目标多了,过去女孩子的理想无非是结婚、生子、养孩子、当婆婆(或外婆),而现在要读书、工作,想生也没有时间。人们的生育意愿在降低,而实际的生育情况比意愿还要低。
在江苏的农村也是一胎政策,但是假如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二胎。现在好多农村的独生子女已经长大结婚,越来越多的夫妇可以生二胎,他们想生吗?会生吗?
我们调查了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四千多人符合二胎生育标准,但是生了两个孩子的不到一成。这个比例太小了,让人难以理解。他们也觉得生两个孩子好,但是很多妇女回答:“我想是想,但生是不生的。”21%的人说自己还会生二胎,但是3年之后我们再去调研,真正生二胎的只有6%。
当地人会说养不起。他们的生活水平比20年前总归是提高了,为什么以前养得起,现在反倒养不起了?后来我们发现,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已经变了。过去孩子生下来,日后就是当农民,现在孩子要上学,“我要我的孩子上大学、研究生,出国……”农民口气都大得很,他们知道,不这样孩子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为什么人们都不想生二胎,有些人则一个都不想生了?因为他们觉得人生不是为了生孩子,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随着改革开放,什么事情都在多元化,怎么能在生育问题上一刀切呢?这是不可能的。一些人还是觉得,假如说生育没有政策限制,人们肯定都使劲儿生。但实际上人们对生育的想法“弱化而多元”。现在很少有人说一定要生很多孩子。看看欧洲社会,也有生很多孩子的家庭,但是整个社会的生育水平还是低。
新生育观是否太功利了
人们生活、工作和经济上的压力,说到底还是有了其他的追求。工作上别人做得好,自己的也不能差。人们想法的多元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造成的,长期以来,一代一代养儿防老,现在孩子不仅生得少了,而且跑掉了,农村的人口到城里来了。农村的老龄化比城市要严重得多,农民没有工资,没有收入,老年人生病就会很艰难。城市化大规模发生,“养儿防老”的观念自然瓦解了。
现在这代人的新提法是“不当孩奴”,自己挣钱,将来养自己,还可以买保险,不一定非要靠孩子。与其等着孩子养,不如没有孩子,个人还发展得更快一些。
一些人还担心,如果二胎政策放开,觉得将来孩子多起来后教育、医疗的资源不是更紧张了吗?这是年轻人的想法,他觉得最好自己的竞争者越少越好。但是他不知道,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未来。
我们面临着一个低生育的社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正在慢慢体会。现在我们面临民工荒,将来也还会荒——20年前生的孩子少,20年后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呼唤年轻人站出来承担生养责任,意识到现在的政策调整是他们的福祉所在,为他们创造纳税人,为他们创造劳动力。
现在人生观不一样了,学历比孩子重要,职称比孩子重要,拿个世界冠军比什么都重要。社会发展,人们的人生目标在增多,生育已经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至于对不对,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直接的影响就是人生不再是一条路,而是有了很多路。
生养孩子是投资,也许没错,但有的投资是功利性的,比如养儿防老;还有一种是精神性的,不是为了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物质回报,是满足于陪伴孩子成长的欢乐。
我不想改变谁的观念,但是要把道理告诉大家,至于怎么决策,就是你的问题了。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